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互作用

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时相辅相成,有时互相干扰。一心谋求人气的国家会在应当使用武力的时候显得百般不情愿,而那些滥用权力、无视软实力的国家则会发现运用硬实力的道路上被人设置了重重障碍。没有任何国家愿意被操纵,哪怕被软实力操纵也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硬实力也能够制造出不可战胜的神话来吸引他人。1961年,肯尼迪总统担心苏联在全球军备竞赛中占上风,因而不顾民意反对,进行了核试验。当时的肯尼迪“情愿牺牲一些美国的‘软’名声来换取更多像军事威望这样的硬通货”。 37 有意思的是,2003年伦敦和米兰大规模反战游行之后没几个月,这两个地方的时装秀上竟然安排了身穿美军特种兵制服的模特引爆气球的环节来制造噱头。对此,一名设计师这么解释:这些美国元素“仍然能给人最强有力的安全感”。 38

纵观历史,弱小国家常会联合起来制衡、削弱大国的威胁,但这种情况也有例外。有的时候,弱小的国家会经不住诱惑加入大国阵营,特别是在小国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或大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时,情况更是如此。况且如前所述,硬实力有时也能展现出富有魅力的软性一面。这就好像本·拉登在一盘录像带中所说,“当人们同时看见一匹强壮的马和一匹羸弱的马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喜欢强壮的那匹。” 39 把这句话当个隐喻做一番引申则是,对于劣势一方,人们只会表示同情,而不会在其身上押注。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场战争的部分动机是基于硬实力的威慑作用。据报道,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初入白宫时曾经认为,美国“在世人眼里是一只纸老虎,是一个不会出拳的空壳巨人”,因此他决心扭转这种名声。 40 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的胜利推动了旨在维护中东和平的奥斯陆进程,2003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利极有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叙利亚和伊朗很可能因此受到威慑,而在未来放弃对恐怖分子的支持。以上这些都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硬实力因素。除此之外,发动伊拉克战争还有一部分动机与软实力相关。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可以运用自身的力量向伊拉克输出民主,并改变中东政治。这个目标一旦实现,战争就自然具备了合法性。正如新保守主义杂志《旗帜周刊》的编辑威廉·克里斯托尔和劳伦斯·卡普兰所说,“在良好的原则和崇高的理想方面占统治地位有什么错?” 41

围绕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争议中,部分是有关战争合法性的争执。即便无法实现军事力量的平衡(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些国家仍可以联合起来剥夺美国政策的合法性,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国的软实力。法国、俄罗斯和中国不满美国的军事单极地位,呼吁建立一个多极化世界。在查尔斯·克劳萨默看来,伊拉克战争“首次为法国提供了向美国的统治地位发起明确挑战的机会”。 42 即便不和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发生正面对抗,小国也会设法抬高美国动用硬实力的代价,从而达到制止美国的目的。 43 最终,它们没能阻止美国开战,但却在联合国安理会第二个决议的问题上剥夺了美国这一行动的合法性。这毫无疑问提高了美国的战争成本。

这种软性平衡并不仅限于联合国的范围内。在联合国之外,各种外交活动以及和平运动将全球性争论话题从萨达姆之罪转到了美帝国的威胁。这使得盟国在向美国提供基地和后勤支持时遇到重重困难,继而伤及美国的硬实力。正如前文中所举的例子所示,土耳其国会拒绝了美国地面部队过境;而沙特阿拉伯虽然自1991年开始就向美国提供空军基地,但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却开始变得勉强起来。

出于未来全球军力部署的需要,美国要从他国获得入境或飞越领空的权力,而上述的软平衡已经实实在在影响到了美国的硬实力。当“支持美国”成了选举的毒药,即便那些一向对美国持友善态度的领导人也不太可能同意美国的要求。此外,当初绕开联合国的做法也让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增添了经济上的付出。以至于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利亚做出如此评论:“帝国式的外交政策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伊拉克战争末期,布什政府摒弃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真正伙伴关系的做法,而只是在联合国上下狠功夫。” 44

2003年夏天,布什政府拒绝扩大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上的作用。据估计,事后美国为这个决定付出了1 000多亿美元的代价,这笔费用平均分摊到美国家庭是每户1 000美元。在绝大多数维和行动中,联合国为派遣部队的国家支付大部分费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布什政府为多国联盟支付了80%的费用;而克林顿政府在海外行动中只负担了15%的重建和维和开支。 45 由于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一些国家拒绝参与在伊拉克的维和行动,至于那些参与国,例如波兰、乌克兰、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美国得为其行动支付约2.5亿美元的花销。 46

一些新保守主义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避开联合国,拒绝承认其合法性。还有一些人认为,与联合国作对可以从中赚一笔。 47 他们认为,伊拉克战争可谓“一箭双雕”:既赶跑了萨达姆,又打击了联合国。更有人敦促,建立一个民主国家联盟取代联合国。但所有这些想法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民主国家之间存在诸多关键性分歧。在联合国合法性的问题上,美国只能影响国际观点,而无法独自做决定。再者,向民主国家国会施压的软平衡战术可以在联合国的框架外进行。凭借着互联网,无固定形式的自由组织能迅速动员起一场抗议活动,相比之下各种等级森严的组织是无法办到的。越南战争时期,策划一场抗议活动需要耗时数周甚至数月准备宣传册、海报以及打电话等。抗议集会的规模花了4年时间才从2.5万人增加到1969年的50万人。相比之下,2003年2月伊拉克战争前,一个周末的工夫,美国和欧洲就分别聚集起80万人和150万人规模的抗议集会。 48

抗议不能代表“国际社会”,但一些重量级国家的观点却被概括为“国际社会”的意见。而抗议者恰恰经常能影响这些国家的社论主笔、国会议员和重要人物的态度。 49 虽然“国际社会”这个概念也许并不准确,但即使那些在美国发动战争的问题上拒绝考虑国际影响的人,也不得不顾及“国际社会”。他们甚至辩称,如果美国能重建出一个更好的伊拉克,那么出兵伊拉克的合法性便会得到世人的认同。在棘手的伊朗和朝鲜问题上,布什总统会求助于“国际社会”的意见,但他的一些顾问却认为那完全不可靠。 50 有关合法性的持续争论正好说明软实力是多么重要。道德本身就是一种现实力量。

伊拉克战争在伊斯兰世界的最初影响是相当负面的。半岛电视台(卡塔尔政府拥有的软实力资源,该国为美军提供了中央司令部)每晚都在播放平民伤亡的血淋淋镜头。一名埃及国会议员说:“你简直无法想象,对巴格达等城市进行军事打击的这些场面,每天晚上会激起人们多大的愤怒。” 51 一名巴基斯坦前外交官称,“美国入侵伊拉克对各个伊斯兰政党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那些原本对它们嗤之以鼻的人,现在却趋之若鹜地涌至其麾下。” 52 美国的情报和执法人员报告说,“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利用人们“对美国攻打伊拉克日益高涨的愤怒” 53 加紧在三大洲招募成员。战后,有民意调查显示,拉登的支持率上升,美国的名声却大大受挫,即使在一向对美友好的国家,例如印尼、约旦,情况也是如此。 54 与此同时,从欧洲的民意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行事作风,完全消除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欧洲人对美国人的同情和善意。那么,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斩获的硬实力资本是否会弥补并超越其在软实力方面的损失呢?这种软实力的损失将持续多久?现在要对这两个问题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无论如何,这场战争为研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案例。

放眼未来,一切还要看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以及维护中东和平等问题上的政策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当美国就伊朗、朝鲜问题或反恐战争等向他国寻求帮助时,还要看美国的情报失误,以及对情报证据的政治夸张是否会对美国政府的信誉产生永久性打击。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所言:“间谍犯错,政客吹牛……战争就这样在我们眼中具备了正当的理由。但是,在这个证明过程中,布什先生和布莱尔先生并没有对国民说实话。” 55

有怀疑者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因此其间丧失点儿软实力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合作要分程度深浅,而合作程度要受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影响。而且,他们还忽略了一点,在影响非国家行为体和恐怖组织招募新成员方面,政府的态度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2002年,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在朝鲜半岛实施的强硬政策导致韩国民众对美韩联盟的支持率由3年前的89%跌至56%。 56 这会使朝鲜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当今世界无论在中东还是东亚,软实力和硬实力已经不可避免地缠绕在一起。 V8biU98wgyp65bcEmMWbyfDPzhyaojX4UN294fnEU84XRcvHTlbrGJKRBgbZ9Y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