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革命的爆发是向意识形态战争的回归,英国内战 [1] 以后,意识形态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失。 [5] 民主民族主义和“大众军”(mass army)成为战争的基础。 [6] 乔治·华盛顿 [2] 曾在英国对法国的七年战争中任军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因而担任了革命军的领袖。革命立竿见影的意义在这位弗吉尼亚军人的地位中显而易见。革命的大陆军不可能由新英格兰的将军统率。 [7] 武装斗争的成功不仅使殖民地独立,而且产生了稳定的联邦政府。向西部扩张的兴趣和联邦主义者建立强大中央政府的建议不无关系。在1783年致汉密尔顿 [3] 的信中,华盛顿说中央政府应有“行使一切职能的权力”。 [8] 他对联邦主义者的同情反映在大陆会议 [4] 各州代表表达的关切中,这些代表担心各州宪法的激进特征所隐含的危险,因为各州宪法是由革命者起草的。“我们的主要危险来自于我们宪法里的民主条文中。”(埃德蒙·伦道夫 [5] 在制宪会议上的讲话) [9] 保守主义再加上对分权理论的强调,加强了行政的权力,比如,总统任陆军和海军总司令,总统享有恩赐任命官员的权力,国务卿和陆军部长只为总统负责,财政部长之外的内阁官员也只为总统负责。总统成为行政权力的焦点。1787年,弗吉尼亚州批准联邦宪法,华盛顿对各州的领导权得以确保,他的影响和性格给美国留下了印记。
在建国的过程中,第一任总统的影响和威望为政府的运行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然而,华盛顿想要使参议院成为枢密院似的顾问机构的努力却遭遇挫折。参议院决议,内阁成员要向参议院提交书面报告,不能列席参议院会议,内阁只能向总统提供咨询。另一个抵制总统干预的举措是强调参议院的委员会体制,参议员的秘密受到保护,任何群体包括新闻界都不得损害参议员的秘密。
第二任总统亚当斯 [6] 的当选含有这样一层意思:新英格兰 [7] 在革命及后续影响里的作用得到了承认。他继承了维护总统职位威望的任务,但他发现,面对代表中部各州商业利益的汉密尔顿,他难以维持新英格兰和南方脆弱的平衡。由于汉密尔顿的坚持,华盛顿总统调动4个州的民兵镇压1794年的威士忌暴动 [8] 。1798年,汉密尔顿又建议政府里的朋友们准备向法国开战,国会谋划组建紧急状态军队,扩编常规军。在他的影响下,华盛顿同意亲自挂帅,由于其威望,他能挑选领军的将军。亚当斯和汉密尔顿冲突的结果以亚当斯谋求连任失败而告终,这就削弱了联邦主义者的地位。
杰斐逊反对联邦宪法权力集中化的倾向,他和追随者的观点反映在《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 [9] 中。他强调土地、农夫和劳工的立场,反对金融和商业的利益。1791年,他偕同麦迪逊 [10] 沿哈得孙河上行,奠定基础,形成“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最不协调、最有效的政治同盟:南方农场主和北方都市大亨的联盟” [10] 。杰斐逊和联邦党人不同,联邦党人认为,联邦的存活依靠刀剑。杰斐逊却说:“我希望,没有一个美国人对欧洲的根本政策视而不见,那是封锁南北美洲海路和陆路的政策,那是最凶恶、最血腥的较量。” [11] 杰斐逊是南方的代表。虽然他说“我们特有的安全系于我们的成文宪法”,但他做出兼并路易斯安那、获得新奥尔良出海口的决策时,并没有按照宪法的要求征询国会的意见。他为纽约大亨和南方的联盟增加了西部的领土。
杰斐逊连任两届,另一位弗吉尼亚人麦迪逊继任,得到了新增的领土。1812年4月14日,国会正式决议,以珀尔河为界,将珀尔河以西的土地并入新近购买的路易斯安那,一个月以后,他又兼并了密西西比领地的东部。1813年,美国军队迫使莫比尔港的西班牙驻军投降。亨利·克莱 [11] 和众议院外事委员会说服国会于1812年6月18日向英国宣战。“征服加拿大是你们力所能及之举。”“这场战争、战前的措施、实施战争的方式毫无疑问都是南进和西进的政策,而不是那些商业州的政策。”(乔赛亚·昆西 [12] 语) [12] 1814年12月5日,麦迪逊提议增加陆军和海军拨款,并组建军事学院。
麦迪逊连任两届,继任的门罗总统也连任两届[1817—1824]。门罗也是弗吉尼亚人,曾在革命军服役。彼时,联邦党 [13] 人式微,他不再遭遇官方的反对力量,但由于他所在的民主共和党缺乏纪律约束,所以他无法确保国会里的凝聚力。比如,虽然众议院的军备法案遭到总统和陆军部长的反对,却仍然“以压倒优势通过,虽然细节上有许多不足”。 [13] 1822年,门罗承认拉丁美洲几个共和国摆脱西班牙帝国独立,在亚当斯 [14] 的坚持下,他在1823年12月2日的声明中加入了门罗主义,那是对俄国人蚕食美洲西北部的抗议。
1812年美英战争获胜,1820年门罗连任,联邦党这个政治因素最后被摧毁。议会党团威望和权力的下跌为1824年的自由选举开辟了道路。新英格兰的影响上升,反映在约翰·昆西·亚当斯竞选总统成功上,像他的父亲约翰·亚当斯一样,他只任了一届。
继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1829—1837]是南卡罗来纳州人,革命战争期间曾被英国人俘虏囚禁。在1812年的美英战争中,他率领西部民兵与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州的印第安人作战,在新奥尔良摧毁了爱德华·帕克南(Edward Pa kenham)将军率领的英军。1817年,他追击袭扰印第安人,打进西班牙人的领地,占领潘萨科拉,拿掉西班牙总督,旋即攻入佛罗里达,任佛罗里达都督。杰克逊扬名全国,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他把军事组织引进美国政治。1825年,他建成了全国性的政治机器。为了确保纪律和宣传,有组织的政党报业旋即诞生,加速了联邦党的消亡、催生出的华盛顿报业垄断的小型、分裂、狠辣、桀骜不驯 [14] 的新闻界被取而代之。1812年前后,《国民通讯员报》(National Intelligencer) [15] 曾经是杰斐逊、麦迪逊、门罗和约翰·昆西·亚当斯鼓动战争情绪的喉舌,发行量大,有日报、周二报和周报三种。 [16] 与其相反,杰克逊及其追随者所办的报刊贴近选民。1828年杰克逊当选总统以后,《合众国电讯报》(United States Telegraph)和《华盛顿环球报》(Washington Globe)成为政府达成党派政治目标的喉舌。 [17] 杰克逊论功行赏,以鼓舞军队士气,“不抢掠,无粮饷”。州政治的组织者被擢升到全国性的舞台。1832 年,杰克逊被提名为候选人谋求连任,总统候选人提名会的制度开始实施,以三分之二多数表决方式保护南部的地位。这一制度的新闻价值明显,总统候选人成为主要政治考虑的制度出现了。在杰克逊和继任总统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1837—1841]时期,精心精选手法更见精致。就任总统前,范布伦是纽约州众议员。为了公众消费,杰克逊“厨房内阁” [15] 里的报人吹捧总统否决权,他们的报道流通广泛。范布伦尝试满足地方集团的需求时,这个总统提名制度遭遇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令人讨厌的关税法” [16] 引起争论,来自南卡罗来纳的副总统卡尔洪(John Calhoun)反对国会制定的关税法,赞同废止这一法案,公开捍卫州的权利,此举导致国会通过“动用军队法” [17] 。根据这一法案,总统有权调动陆军和海军强制执行国会通过的法案。分离的龙牙露出来了。
为了满足支持杰克逊和范布伦两人的组织需求,在1838年的较量以后,追随者尝试组织辉格党 [18] ,其主要基础是反共济党 [19] 的情绪 [18] 。为了削弱范布伦总统的地位,为了利用战争英雄的新闻价值,纽约州的辉格党人威廉·西沃德(William Henry Seward)和瑟洛·威德(Thurlow Weed)成功提名哈里森 [20] 为总统候选人。哈里森1811年曾在蒂普卡努河对印第安人作战,1812年又被擢升为西北军统帅。他们发动猛烈的竞选,突出“原木小屋和苹果酒”的口号,以此为号召,他在1841年胜选。哈里森就任后旋即去世,副总统泰勒 [21] 继任,泰勒是弗吉尼亚人。1836年,得克萨斯从墨西哥分离出来,泰勒任期即将届满时,得克萨斯于1845年7月4日正式被美国兼并。得克萨斯争端击碎了克莱1844年问鼎总统宝座的希望,削弱了辉格党。
来自北卡罗来纳的波尔克 [22] 是总统竞选提名里冒出的一匹黑马。他咄咄逼人地要求与英国解决俄勒冈边界,其口号是“经纬线50度—45度,否则开战”。1846年,他的划界主张获得成功。其逼人姿态意在增加北方州的数量,以平衡兼并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加入后,美国南方州的数量。加利福尼亚的美国人得到波尔克的暗示,宣布加利福尼亚为独立州。波尔克命令扎卡里·泰勒 [23] 将军占领格兰德河左岸。不胜其烦的墨西哥人忍无可忍,终于犯错回击,双方交战,美方很快获胜。1847年,林肯在国会发难,强烈要求波尔克总统明示流血冲突的地点,要求国会决议感谢泰勒将军,决议的附带条文是,波尔克总统“不必要地、违宪地”发动战争。 [19] 辉格党人指责波尔克 [20] 强行发动战争,目的是拓宽奴隶制的范围。通过林肯的活动和《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之类的喉舌,反对南方人在新领地咄咄逼人态势的声音越来越高亢了。
手腕高明的报人和政客瑟洛·威德再次出手,在泰勒将军当选总统的竞选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弗吉尼亚人泰勒是1847年2月在布埃纳维斯塔战胜墨西哥人的英雄。胜利后不出一个月,他在艾奥瓦州获得总统竞选人提名,稍后即在总统竞选中胜出。副总统菲尔莫尔 [24] 是纽约人,在泰勒去世后继任总统。像许多副总统一样,他和政府的政策不协调,接任总统后就扭转了前任的政策。他同情南方,是第一位清洗同党的总统,他反对辉格党人提名的国会议员,因为他们曾经反对众议院议长亨利·克莱在国会提出的防止内战的妥协案。 [21] 1852年,辉格党人提名挥师墨西哥城的温菲尔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将军竞选总统,但斯科特被皮尔斯 [25] 击败。报界利用斯科特言论大做文章,比如他说“我从来就不看《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那是一口吞下不知其味的清水汤。”
北方不能再靠提名将军竞选总统来抵消南方的影响,南北双方的斗争临近摊牌。北方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挖墙脚,因为总统竞选中认可英雄的地位强化了军界的力量。辉格党 [22] 被支持“自有土地运动”的共和党取代。种植园制度导致夺取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从墨西哥获得战利品的扩张政策毒化了政治体制,新领地的获得加剧了南北方的对抗。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使争夺第一条横跨大陆铁路控制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皮尔斯政府的陆军部部长杰斐逊·戴维斯 [26] 是新罕布什尔人,是在泰勒将军麾下战胜墨西哥人的英雄。他坚持太平洋铁路沿南部边界布局,以便将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湾各州连在一起。相反,北方伊利诺伊的民主党人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则要求太平洋铁路穿越内布拉斯加。
南方选战手腕高明,其表现是,由北方提名的两位总统候选人和当选的总统皮尔斯和布坎南 [27] 都比较弱。布坎南的优势在于,他出使英国时拒绝穿觐见英王的朝服 [23] ,是宾夕法尼亚州籍的唯一一位总统。南北方的妥协包括1854年有关英国殖民地的互惠协议,该协议意在拓展北方的影响,以平衡南方的扩张。最后,联邦最高法院对德雷德·斯科特案 [28] 的裁决反映了南方的影响。共和党人提名的林肯(Lincoln)来自中西部,他的当选终结了南方的扩张。1865年,杰斐逊·戴维斯在西点军校的同窗罗伯特·李(Robert E. Lee)成为南部同盟军队的总司令。善战的将军加入南军,迫使北方加强分散指挥的将领之间通信的效率,他们用电报协调行动,在格兰特(Grant)将军麾下,北军改善通信,获得成功。北军将领效率不高,战局久拖不决,伤亡加重,对南方的仇视加重。谢尔曼(Sherman)将军长驱直入打到佐治亚州海滨,战况之惨烈反映在他的话中。他说:“战争就是地狱。”妥协的前景黯淡。美国内战中复活的意识形态战争为20世纪创造了先例。
内战结束时,一支为国家服务的军队出现了。总统及其政府高高凌驾于各州之上。华盛顿成为意义重大的首都,州政府的地位大不如前。南方应邀加入与其截然不同的北方,但内战造就了一个更加固化的南方,与脱离联邦前的南方大不相同了。意识形态的战争被推向极端。北方强加的和平比战争更加苦涩。战争的牺牲和胜利使共和党成为新英格兰、中西部农民、关心补贴的老兵和黑人的神圣事业。安德鲁·约翰逊 [29] 总统最后受到国会和州政府的蔑视。到1865年,南部各州民选的政府被军事区取代,每个区由一位将军担任长官。格兰特 [30] 总统是老练的军人,他的政府是老练政治家打造的政府。到约翰逊总统时,老练政治家打造的政府已经退化,因为约翰逊仿照其他副总统的先例,逆转了前任总统林肯的政策。和杰斐逊·戴维斯一样,格兰特把军人强势的品格带进民事的管理。他想兼并南方的圣多明各,他的雄心被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萨姆纳(Charles Sumner)挫败。萨姆纳被南卡罗来纳州的众议员布鲁克斯(John Brooks)殴打,此事引起北方人的忌恨 [24] 。布鲁克斯的意见相反,他坚持兼并北方的加拿大 [25] 。
在共和国大军的联邦老兵的强大支持下,谢里登(Philip Sheridan)将军麾下的陆军少将海斯 [31] 在1876年的总统竞选中险胜。在和参议院交手中,电报成了他调动公共舆论的有效工具。他掌握了任免权,“国会长期压制政府的局面结束了”(H.J. Eckenrode)。由于军队的强势,由于战后南方的仇恨,格兰特总统无法恢复南方的白人统治。在海斯总统任内,由于南方人在民主党内的内聚力强大,北方退出南方的趋势启动了。到1894年,这一趋势完成,黑人成了三等公民,法律上他们自由了,却没有选举权。另一方面,海斯开启了一个不幸的先例,他动用军队镇压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三州的罢工。
继任海斯的是加菲尔德 [32] 。他在希罗一战中一举成名,任陆军少将。竞选总统时,他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汉考克(Winfield Scott Hancock)将军,汉考克是葛底斯堡战役的北军统帅,“体重280磅的好人”(W.O. Bartlett语)。加菲尔德得到《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怀特洛·里德(Whitelaw Reid)的支持,1880年挫败了康克林(Roescoe Conkling)和《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对格兰特任第三届总统的提名。 [26] 国会让步,授予总统任免政府官员的权力,这引起各界对文官制度改革的关切,但由于参议院的强势必然会严格控制分肥式的任命,所以严格的业绩制也不可能。导致了林肯被刺的因素、恶性的个人恩怨、内战、对伟大事业兴趣的消失、分肥制的变本加厉,最终以加菲尔德被刺而告终。 [27] 在随后的竞选中,克利夫兰(Cleveland)击败布莱恩(James Blaine),民主党重回白宫。加菲尔德的副总统阿瑟(Chester A.Arthur)1881年当选总统,但和通常的情况不一样,他没有逆转加菲尔德的政策。
1885年,民主党重回白宫。克利夫兰 [33] 摆脱了共和党人煽起的仇恨,但民主党经验不足、纪律不严。在和参议院交手的过程中,克利夫兰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权力。1887年12月,他因关税讲话而受挫,1888年争取连任时,克利夫兰被本杰明·哈里森 [34] 击败。 [28] 本杰明·哈里森的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1840年当选总统,他的曾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本杰明·哈里森是美国政治里的最后一位贵族,内战时任北军准将。
1890年的麦金莱关税法(Mckinley Tariff)不受欢迎,经济萧条持续。1892年,本杰明·哈里森竞选连任失败,克利夫兰再次当选,重回白宫。但民主党纪律的松弛和萧条的继续使他败北。忽视货币改革、强调关税法反映了南方影响的复活,所以布兰德(Richard Bland)1893年“分道扬镳”的讲话对他提出警告,东西部的民主党人因此分裂。克利夫兰的虚弱和他加强总统权力的举措不无关系。虽然是民主党人,但他仿照身为共和党人的海斯总统的先例,派兵阻止芝加哥普尔曼工人罢工。这就摧毁了州政府维护商业安全的最后一点的主权残余,而商业安全有赖于州政府的权力。 [29] 克利夫兰的国务卿理查德·奥尔尼(Richard Olney) [30] 认为,“一个欧洲国家和一个美洲国家的任何持久的政治联盟都是不自然、不适当的”。加拿大人对这句话感兴趣。关于英国和委内瑞拉的争端,他向美国驻伦敦公使发出煽动性的指示,克利夫兰致函国会,复活了对抗英国的情绪。海军得到复兴,马汉 [35] 论海军的著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克利夫兰政府对英国强硬的调子旨在吸引爱尔兰族的选票,因为北方的民主党是围绕纽约州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建立的。 [31] 1884年总统竞选时,共和党候选人布莱恩的支持者攻击克利夫兰,说民主党是“朗姆酒、天主教加造反”,但这反而使布莱恩败北。 [32] 反过来,1888年总统竞选的结果之所以翻盘,这和英国驻美国公使萨克维尔韦斯特(SackvilleWest)的一封信有关系。他上了当,竟然说:英国的最大利益就是让克利夫兰重回白宫。 [33] 在那一年的竞选中,指控民主党人顺从南方联盟的招数成为最后的绝唱。1896年,西部开发中的“无限制铸造银币运动”使金本位的东部民主党人退出政治,民主党较弱的元素浮出水面。 [34]
1896年,反映西部货币改革要求的民主党候选人布赖恩(William Bryan)败北,麦金利 [36] 胜出。在内战时,他从列兵干起,战争结束时晋升上校。英国与委内瑞拉的争端激起的战争狂热持续发酵,导致美国向西班牙宣战的呼声高涨。1898年4月,国会向西班牙宣战。“在一定程度上,麦金利服从公众的压力,他害怕在秋季的选举中失去选票。” [35] “从格兰德河到北冰洋,只应该有一面国旗、一个国家!”这是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洛奇的战争叫嚣。至于菲律宾群岛,麦金利断言,“除了全部占领、教育他们、开化他们、让他们改信基督教之外,我们别无他途”。如此,对菲律宾人的长期敌视随即开始。 [36] 夏威夷群岛被兼并,部分原因是,保卫菲律宾需要夏威夷。在和平协定中,西班牙割让了波多黎各。
在古巴战争期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上帝给报人的恩赐,他招募了“义勇骑兵团”参战。在战地记者戴维斯(Richard Harding Davis)的帮助下,他占据了各大报的头版,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 [37] 他当选纽约州州长,在麦金利总统第二届任期内成为副总统,麦金利被刺后继任总统,1901年到1909年连任两届。他的仕途得益于煽情的报界,尤其得益于比尔斯(Ambrose Gwinett Bierce)的评论和赫斯特报系的报道,他们的报刊支持民主党。 [38] 这就是当时民众对中央政府权力信赖的背景,“达此目的,我越过参众两院领袖直接向人民诉求,人民是我们两院领袖的主人” [39] 。克利夫兰周日晚讲演,以便占据周一报纸的版面 [40] ;罗斯福则利用人民跟随周一报纸的习惯,把重要的讲话放在周日,迫使沉闷的周一报纸用特写报道他的讲话。 [41] 他提前拟定讲稿,在发布讲话前交给报界,避免不必要的电报费。 [42] 报纸对他活动的兴趣来自于他对新闻的感觉,以及他对托拉斯的关切,这使国际报业公司托拉斯败北,印刷品价格降低。“我抓住运河区,让国会去辩论。”巴拿马爆发了“最公正、最名副其实的革命” [43] 。不顾国会的反对,罗斯福派遣美国舰队到太平洋去向日本人展示实力。在他的压力下,加拿大在阿拉斯加争端中的声索权被牺牲了。 [44] 关于最高法院法官的委任,他写道:“除非他是民主党人,我判断他是不适合这一职位的,保守的政界人士……” [45] 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立场:“……我的确拓宽了行政权力的使用范围。” [46]
1909年,由西奥多·罗斯福和共和党提名的塔夫脱 [37] 当选总统。1900 年至1904年,塔夫脱曾任菲律宾总督,1904年起,他任陆军部长。此后,他完成重组巴拿马运河的工作,使之被称为“一座宜人小岛,簇拥在他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1911年 ,塔夫脱试图和加拿大签订互惠协议,但罗斯福总统对阿拉斯加边界的态度激起加拿大人的敌视,导致协定的流产。海斯和克利夫兰以后,行政权力加大,众议院议长成为政府和国会的重要渠道。1889年,共和党人取得了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优势,夺取总统大位,T.B.里德(T.B.Reed)担任众议院议长。里德长期担任缅因州众议员,他使议长的地位显著提高。民主党的弱势、共和党人里德和坎农(Joseph Gurney Cannon)两届众议院议长地位的提高,促使民主党1910年的反弹。那年以后,议长再也不得进入众议院规则委员会,失去了委任常设委员会的权力。结果,总统失去了能与议会打交道的一个人,共和党内的派别纷争促使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另立山头,以求东山再起,从而导致了1912年民主党人威尔逊 [38] 当选总统。
威尔逊当选总统不仅是共和党内斗造成困难的结果,而且是民主党纪律和团结稳步改善的结果。民主党领袖钱普·克拉克(Champ Clark)有关1911年的互惠协议的言论在加拿大产生很坏的影响,使他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失败。 [47] 威尔逊是弗吉尼亚人、新泽西州州长,他当选总统说明民主党内的南方影响回归了。长期在野后执政的民主党在关税和货币改革上采取了咄咄逼人的立法政策。威尔逊险胜连任,恩赐任命在维护党内纪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林赛·罗杰斯(Lindsay Rogers)认为,战争爆发以后,威尔逊就将国王、首相、总司令、经济独裁者、国务卿集于一身。约瑟夫斯·丹尼尔斯 [39] 说:“我的党扛起了这场战争的责任。”共和党人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代表团之外,这说明,威尔逊的许诺是党派政治。
战争对政府的重压使威尔逊的健康每况愈下,国会拒不批准加入国际联盟,共和党的沃伦·哈定 [40] 当选总统。“参议院小集团是懦弱无能的艳丽而完美的花朵,这个小集团自命不凡,掌管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纽约时报》) [48] 乔治·哈维(George Harvey)上校在威尔逊当选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威尔逊害怕对手攻击他得到纽约利益集团尤其是摩根公司的支持。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民主党提名他参加总统竞选的原因之一是,布赖恩抨击钱普·克拉克依靠纽约支持。威尔逊先疏远哈定,继后又对其感兴趣,任命他出使英国。 [49] 罗斯福认为,爱尔兰问题的解决是“推进美英友谊最重要的事情”。 [50] 哈维积极参与建立“爱尔兰自由国家”的运动,削弱了爱尔兰裔选民对民主党的支持。哈维还积极促成《四强条约》 [41] ,用以终结英日联盟。在谈判实现英美两国主张中,哈维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定在任内去世,来自新罕布什尔州的副总统卡尔文·柯立芝 [42] 继任总统。192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尔弗雷德·史密斯(Alfred Emanuel) [51] 被共和党的胡佛击败,宗教问题是重要原因,就像1860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西沃德 [52] 败在林肯手下一样。胡佛 [43] 竞选连任被罗斯福击败,原因之一是他偏爱记者马克·沙利文(Mark Sullivan),引起不满,使若干行政部门难以和新闻界有效沟通,而民主党竞选的组织者查尔斯·迈克耳孙(Charles Michelson)又把胡佛抹黑。民主党用《国会记录》(Congressional Record)杂志的特权避免了诽谤法的指控。 [53]
内战余波的灾难性后果长期存在。威尔逊总统在位时难以感到舒服自在,共和党人对他倡导的巴黎和会持排斥的态度,和约条文被迫不断调整,直到1929年失败,以及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当选等等,都是内战余波未了的表现。富兰克林·罗斯福曾任纽约州州长,他充分利用西奥多·罗斯福有条不紊使罗斯福家姓摆脱贵族联想的努力。 [54] 他尽力控制恩赐委任,越过国会用广播直接对民众讲话,获得劳工的坚定支持,这使他能强势主导民主党事务,使民主党能主导国会,直到今天。“广播……对总统候选人的最大考验”是罗斯福“唯一充分放手与民众接触的手段”。 [55] 他对公共舆论极其敏锐,对宗教团体的舆论尤其敏锐。 [56] 政治图景为之剧变,在哈定、柯立芝、胡佛任内,白宫不受重视,国会极端强势,游说集团代表的商业利益集团立场强硬,到罗斯福任内,政府强势,恩赐任命大行其道。 [57] 到1938年,巨额的救济款被转用于军备。 [58] 连联邦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休斯(Charles Hughes)也说,经过一番苦斗 [59] ,总体上同情国会的联邦宪法转而更加同情政府。最后,财政部预算局的迁移使总统能直接掌控政府的一切活动。
受《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保护的新闻界造成的失衡在西美战争中见效了。报纸进行的“审判”有增无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歇斯底里也是新闻界造成失衡的结果。霍姆斯 [44] 写道:“20年前,一次微小的震动传遍世界,社会主义一词传到人们耳中,我当时就想,而且现在仍然认为,恐惧被转化成了教义,这是联邦宪法和习惯法 [45] 里没有的教义。”歇斯底里的效果记录在案,反映在报界对议会和最高法院的影响中(明显不同的意见只能证明报界的力量)。结果,权力日益向政府转移,引起政府对武力的依赖。用布鲁克斯·亚当斯 [46] 的话说:“在公共物权的集体行使中,美国民主显然决定性地失败了。”
总统控制恩赐任命和自己政党的权力由于无线电广播的使用而得到提升,而且由于他考虑军事因素而有所加强。军事因素的重要性加强了总统一人领导的权力,他有权不顾公共舆论和国会而干预战争。在引导或迫使国会承认并接受他的权力和地位时,他不得不谨慎小心、深思熟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主党和总统的地位得到加强,无线电广播的使用尤其加深了行政和立法部门的鸿沟,致使行政和立法部门不得不依靠中介联系。威尔逊总统依靠众议院,富兰克林·罗斯福依靠霍普金斯 [47] [60] 。相比而言,英国首相得到政党的合作和议会的支持。英国议会传统的巩固使丘吉尔 [48] 的败选和重新当选都成为可能。相反,美国民主党长期主导政坛的局面虽然有助于从罗斯福到杜鲁门(Truman)的权力转移,但同时意味着,变化只能是人事的变化包括内阁成员的变化。在纽芬兰草拟《大西洋宪章》 [49] 时,丘吉尔必须随时随地和英国内阁保持接触,而罗斯福则可以独行其是,这使美国人感到惊讶。
美国人办外交缺乏连续性, [61] 虽然1924年的罗杰斯法案 [50] 是对职业外交官工作的鼓励,但美国外交还是因个人的分量而改变, [62] 这和英国、俄国外交明显的连续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结果是美国外交对欧洲的兴趣比较小,对拉丁美洲的兴趣比较大,这就意味着对拉美国家驻美公使更感兴趣,当这些公使干练而勤勉时,美国外交界对拉美尤其感兴趣。 [63] 美国人和英国代表谈判的困难在布雷顿森林会议 [51] 中是显而易见的。英国谈判人经常听见美国人说,他们过不了国会那一关。美国谈判人判断国会和公共舆论的政治宽容度成了他们谈判的一个决定因素。
[1] 英国内战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议会派和保皇派之间的斗争,共两次内战,后王朝复辟。
[2]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美国首任总统,连任两届。
[3] 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1804),美国政治家,曾任财政部长,建立中央银行,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与杰斐逊的政治主张对立。
[4] 大陆会议(1774—1789),英属13 个北美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共两届。
[5] 埃德蒙·伦道夫(Edmund Randolph,1753—1813),美国政治家,1787年出席制宪会议时拒绝在联邦宪法上签字,次年在弗吉尼亚州改变态度,敦促州议会代表批准联邦宪法。
[6]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1826),第2任美国总统[1797—1800],参与《独立宣言》起草、对英国和谈,著有《政府断想》、《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宪法一辩》。
[7] 新英格兰——今美国东北部6州: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
[8] 威士忌暴动(Whisky Rebellion),宾州西部3,000余名农民反对交纳威士忌酒税,举行暴动,汉密尔顿亲率1,500余名民兵镇压。
[9] 联邦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1871年第二届大陆会议拟定的宪法,条例规定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各州保持独立,中央政府几乎没有权力。
[10]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751—1836),美国政治家、第4任总统[1809-1817],《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
[11] 亨利·克莱(Henry Clay,1777—1852),美国政治家,曾任众议院议长,“战鹰派”,推动1812年的美英战争,五次竞选总统,均告失败。
[12] 乔赛亚·昆西(Josiah Quincy,1744-1775),美国律师、政界领袖。
[13] 联邦党(Federalist Party),代表种植园主、商人、银行家和制造商利益。
[14]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1767—1848),门罗总统的国务卿、第6任美国总统[1825—1829]。
[15] “厨房内阁”(Kitchen Cabinet),杰克逊总统的私人顾问团,在白宫厨房议事,故名。
[16] “令人讨厌的关税法”(Tariff of Abominations),由于不利于南方经济,南方政客贬之为“令人讨厌”,故名。
[17] “动用军队法”(Force Act),1833年国会应杰克逊总统的请求而获得通过,授权总统在南卡罗来纳动用军队强制执行联邦法律,副总统卡尔洪与总统杰克逊分手,民主党内产生裂痕。
[18] 辉格党(Whig Party),始创于19世纪30年代,50年代瓦解,仅存26年。
[19] 反共济党(AntiMasonic),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第三党”,1828年成立,昙花一现。
[20] 哈里森总统(William Henry Harrison,1773—1841),第9任美国总统,就任一个月后逝于任内。
[21] 约翰·泰勒(John Tyler,1790—1862),第10任美国总统。
[22]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K.Polk,1795—1849),第11任美国总统。
[23] 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1784—1850),第12任美国总统。
[24] 米拉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1800—1874),第13任美国总统,辉格党最后一位当选总统者。
[25] 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1804—1869),第14任美国总统(1853—1856)。
[26] 杰斐逊·戴维斯(Jefferson Davis,1808—1889),分离主义者,南部同盟(“美利坚同盟国”)总统,著有《南部同盟的兴衰》。
[27]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791—1868),第15任美国总统,无力扭转局势,内战终于爆发。
[28] 即德雷德·斯科特诉桑福德案(Dred Scott vs.Sanford)中,根据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逃奴斯科特败诉,不能获得自由,致使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无效,严重损害了最高法院的威望。
[29]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1808—1875),第17任美国总统。
[30] 尤利塞斯·格兰特(Ulysses S.Grant,1822—1885),第18任美国总统。
[31] 拉瑟福德·海斯(Rutherford B.Hayes,1822—1893),第19任美国总统。
[32] 詹姆斯·加菲尔德 (James Abram Garfield,1831—1881),第20任美国总统,1881年7月2日被一个谋官未成者枪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被暗杀的总统。
[33] 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1837—1908),第22、24任美国总统,1889年被哈里森击败,但1893年再次当选总统。
[34] 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1833—1901),第23任美国总统。
[35]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美国海军军官、军事理论家,著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
[36] 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1843—1901),第25任美国总统。
[37] 威廉·塔夫脱(W.H.Taft,1857—1930),第27任美国总统。
[38]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第28任美国总统,出席巴黎和会,提出“威尔逊方案”,参与组建国际联盟,但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拒绝批准“威尔逊方案”,致使美国未能参加国联。
[39] 约瑟夫斯·丹尼尔斯(Josephus Daniels,1862—1948),美国记者、民主党人、政治家、民主党竞选主管,著有《威尔逊时代》、《北卡罗来纳州的编辑》、《衣着随便的外交家》等。
[40] 沃伦·哈定(Warren Harding,1865—1923),第29任美国总统,被美国人评为最糟糕的总统。
[41] 《四强条约》(Four Power Treaty),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限制军备的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的战舰吨位的比率为5531.751.75 。
[42] 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1872—1933),第30任美国总统。
[43]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1874—1964),第31任美国总统。
[44]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841—1935),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与文学家父亲同名,常持自由派的观点,与其他法官意见相左,著有《习惯法》。
[45] 习惯法(common law),起源于英国王室法官的裁决,是不成文法,传到美洲后,成为人民反抗政府压迫性法令的基本法,习惯法中人们所熟悉的原则有《独立宣言》和《人权法案》中提到的权利。
[46] 布鲁克斯·亚当斯(Brooks Adams,1848—1927),美国历史学家,著有《新帝国》、《社会革命理论》等。
[47] 哈里·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1890—1946),罗斯福得力助手、私人使节,协调同盟国战时政策。
[48] 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巨头之一,多才多艺,擅演说,1953年因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49] 《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1941年8月13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海面的军舰上签署,反法西斯同盟自此逐渐形成。
[50] 罗杰斯法案(Rogers Act),美国国会1924年通过,规定外交人员的调动和待遇,以有助于职业外交官工作的连续性。
[51] 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1944 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山大饭店举行,故名,即联合国货币及金融会议,促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