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的“张指导”

只因个高而打篮球

或许我们这一辈的球迷都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张卫平在篮球场上驰骋的飒爽英姿,但是从外界给予他的“篮下魔术师”的称号,我们就可以想象张卫平曾经在那片球场上会是如何的叱咤风云。或许以下的一长串的荣誉就可以让你心服口服了:1974年第7届亚运会季军;1975年第8届亚运会冠军;1977年第9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最佳前锋;1978年第8届世界锦标赛,个人总分排名第一,被提名为最佳球员,获得“得分王”的称号,并被大会誉为篮坛“神射手”; 1979年北京十大杰出运动员……说到自己怎么就选择了打篮球这条路,张卫平笑着说并没有什么很高尚我们的“张指导”的想法,他给了我们一个最简单最真实的答案:“在那个年代,大家觉得长得高就应该打篮球啊,后来慢慢练就喜欢上了。”抱着最单纯的动机,张卫平开始了这个他钟爱一生的职业。从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到进入国家队,张卫平花了9年时间,凭着天赋和刻苦,张卫平走红中国篮坛显得顺理成章,但说到真正在国际上初露锋芒还要追溯到1978年的第8届世界锦标赛,尽管中国队的成绩不甚理想,只取得第11名(共16支球队),但张卫平却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这个28岁的小伙子凭着个人总分第一的惊人成绩被提名为“最佳运动员”,并成了那届锦标赛的“得分王”。所有人都在感叹张卫平将会是中国篮坛的一个奇迹。 随着球技的日臻成熟,他对篮球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张卫平很早就认定,这一生都无法放弃这个倾注了他青春和热情的篮球。他说他享受把篮球抓在手中的感觉,享受带着它突破一个又一个防守的感觉,享受球从指尖滑出然后应声入网那一刻的感觉。与其说那时张卫平在打球,不如说他在“玩”球。在他的眼中篮球应该是快乐的,他不怕失误,不怕被盖帽,因为在他的理念里,场上有可能发生的一切都属于篮球的范围。张卫平凭着快乐篮球的理念在这片小小的赛场上驰骋着,运球、突破、投篮……他用魔术玩转着篮球。

重生

如果不是因为伤病,张卫平也许会沿着他习惯的道路一路走下去。被动地放弃自己钟爱的篮球,张卫平有些无奈,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他只能选择退役。退役,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痛苦的,这意味着你将远离那个挥洒了所有汗水与青春的赛场,那里有你所有的快乐、悲伤,但你不得不放弃,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我真的可以离开它吗?”看着那些熟悉的老朋友,张卫平不禁这样问自己。很快,他就给了自己答案:不能!他要以另一种名义继续他的篮球之梦。也许教练是个不错的选择。他思索着,试着以这种方式再一次地接近他的至爱。他进了北京体育学院,教练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切都得重新接受和消化。毕业后,他执教过北京市青年男篮,也执过北京女篮的教鞭,接着又转战到中国男篮。“教练员梯队分为三等:主教练、教练和助理教练。我在国家队只是教练,出了事有主教练顶着,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也许正是由于没有压力,让张卫平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他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不是适合他的方向,总觉得像少了点什么,对篮球的爱依旧刻骨铭心,但却得不到完全的释放,他在寻找着……只想以更好的方式接近他的篮球。1988年,张卫平去了美国,到篮球之国继续他的梦想。工作之余,他喜欢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坐在场边呐喊、澎湃、发泄……“美国人对篮球的理解比我们的教练都要深刻精辟,他们根本不把你当回事,我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头学起,但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终身受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我以前打球的时候都没法感悟的东西!”新生活是陌生的,要克服的困难也可想而知,“又要找工作,又要学习,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当时跟张卫平同去的还有一名国内医学界的专家,颇有名气,但在美国也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学习。在巨大的落差面前,那位医生选择了回国;而张卫平选择了坚持。“篮球教会了我如何对抗压力,如何在压力下生活。”说这句话的时候,张卫平满怀神圣。

魔术依旧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卫平作为解说嘉宾出现在观众面前,也许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另一种接近篮球的方式。“那时央视第一次转播NBA,主持人是孙正平,正好缺少一个解说嘉宾,我做球员和教练的时候跟孙正平有过接触,就请我过去了,当时也没想到以后就一直这么干下去了。”也许就是那一次,张卫平找到了久违的快乐,篮球带来的快乐,于是他开始了另一段新的旅程,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解说,张卫平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新生活!也许做球员的经历给了他不同于一般解说员的感受,他的解说独到而深刻,很快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找到了路,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下去,张卫平在解说方面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球迷要求的东西越来越高。其实当我在美国时就有这样的体会,有一次等飞机时恰巧有一场NBA的比赛转播,一些候机的人就在议论比赛,说实话感觉他们的水平比某些专业的主持人对比赛的阅读能力还要强,我的意思就是说随着观众水平的提高,包括像我们这些主持人必须要更加潜心研究比赛,否则就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现在的观众不只想知道场上发生了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怎么发生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讲座栏目——《篮球课堂》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NBA、CBA现场转播解说顾问、特约嘉宾主持,新华社《体育快报》“观战指南”专栏作者,“NBA时空”专栏作者,搜狐网站篮球专栏作者。一个又一个帽子扣在张卫平的头上,但所有的一切都以篮球的名义存在着……遗憾

回想起曾经在赛场上的岁月,张卫平还是不禁沉醉在里面,但是不管是作为球员,还是教练,或是解说员,心头一个遗憾却永远无法抹掉了。“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也许就是没能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当时由于某些政治原因,中国队落下了那两届世界杯,刚好是我最鼎盛的时期。”或许寄希望于后人来完成他没能完成的愿望,张卫平尤其重视青少年篮球的发展,他曾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拍摄出版了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著有《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译著《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以此来推动篮球青年人才的培养。“我国喜爱篮球的人很多,特别是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他们的身体条件都不错,但要正确引导他们,不仅要把篮球基础打好,而且还要学习世界篮球的先进技术,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张卫平来说,这个遗憾只能永远地封存在心底了,也许只有当他亲口解说中国男篮奥运会夺冠的那天才足以弥补这个遗憾。

我们相信有篮球的地方,就会有张卫平的“魔术”。球员时代,张卫平用他的魔术玩转篮球;如今,他用魔术让全中国的篮球迷们一起享受篮球。

魔术师的一切,永远都以篮球的名义存在着…… Gaz/TSTZb+rTAf6PKC71SE4R7Yl17UFcm5fSBfQ9cWTApOy/AUhUbHSwZ4EoQR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