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行为主义的概念辩歧

华生认为,行为的所有方面,包括情感、情绪、思想等,都必须用客观的刺激—反应术语进行讨论。有鉴于此,他按照他的基本论点发展他的心理学。

1. 本能。华生断然否定人类本能的存在。他认为,人类行为中所有那些似乎像本能行为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社会中形成的条件反应。那些看来像遗传的东西,大抵都依赖于在摇篮中就进行的训练。行为主义者不愿意说:“他继承了他父亲作为一名优秀剑客的能力或才干。”他愿意说:“这个孩子确实具有他父亲那样细长的身体,相同类型的眼睛……他的父亲非常宠爱他,当他1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一柄小剑放在他手里,在他们一块散步的时候,父亲谈论怎样舞剑,怎样进攻和防守,以及决斗的规则等等。”一定类型的构造加上早期的训练就能说明成人的成就。华生由于把训练和学习看成理解人类行为发展的关键,从而成为一个极端的环境主义者。

2. 情绪。华生认为,情绪不外乎是身体对特定刺激发出的反应而已。刺激可以引起身体的内部变化和外显反应。每一种情绪都涉及内脏和腺体发生的变化。情绪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其中潜伏的内脏反应是很明显的,例如出现脉搏、呼吸、脸色的变化等。这里,华生放弃了对情境的有意识的知觉过程和情感状态,声称情绪能用客观的刺激情境、外显的身体反应和内部的内脏变化来解释。他的一个著名研究是查明了刺激可以引起婴儿的情绪反应,并发现了他信以为真的三种基本情绪:恐惧、愤怒和爱。恐惧是由高声和突然失去支持引起的,愤怒是由身体运动受到阻碍引起的,爱则是由抚摩皮肤、摇动和轻拍引起的。人类所有其他的情绪反应都是通过条件作用过程,从这三种基本情绪反应中建立起来的。这些基本的情绪反应通过条件作用就可能同起初不能引起它们的各种环境刺激联结起来。

3. 思维。华生主张“外周思维论”(peripheral thinking theory),而反对“中枢思维论”(central thinking theory)。在他看来,思维像人类机能作用的所有其他方面一样,必须是某种感觉运动的行为。思维的行为必定是内隐的言语运动。因此,言语的思维被归结为无声的谈话,这种无声的谈话包含着在外显言语中学会的肌肉习惯。这些肌肉习惯在儿童长大时就变得听不见了。在我们学会了说话以后,思维就完全成了默默的自言自语。华生指出,这种内隐行为大部分集中在喉、舌的肌肉上。思维的同义词就是“喉头习惯”,喉头被认为是“思维的器官”。除喉头习惯外,语言或思维还以手势、皱眉、耸肩等为中介,它们把对情境的外显反应象征化了。行为主义者为了寻求内隐言语运动的客观证据,试图在思维时记录喉、舌的运动。这些测量揭示了被试在思维时的部分时间(而不是全部时间)内的微弱运动。与此相类似,对聋哑人的手和指头的测量,也揭示了思维时出现的运动。然而,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7g/mn5LvHMn4lb+UHQKWbE5JDlg810K+wn5YtNIAgxhyHsdFbylJq7F9pKc0Ye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