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的开端不是新的文献发现或新的考古成果,而是通观中西文化交流后的粗浅感受。结合考察西方平推刨的起源,可以初步建立一个了解刨子这一重要木作工具在中国使用的参照系;结合汉唐中西交通的开凿与深化,阻隔使用工具流传的原因反而有利于我们反思对自身文化的已有认识。
在利用和加工金属工艺发明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西方古代建筑中木作工具的使用是比较早的。虽然古希腊文明中尚没有发现使用刨子的证据,但是拉丁文刨子一词为“runcina”,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中的“rhykane” (2) 。而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刨子实物、雕刻和绘画作品中的刨子,以及利用刨子制作的木制器物,都明确反映出当时的木工用刨已经涵盖的平推刨、线脚刨和槽刨三大类型。西方的证据可谓丰富翔实,已经为学者们注意并列举的素材为数众多,今借助近期研究的总结,略为翻译推介 (3) :
表2-1 古刨实物
编号 | 文物证据与基本描述 | 年代 | 资料来源 |
1 |
庞贝古刨
铁/木,单柄,21.3厘米×6.2厘米×5厘米,刨刃宽3.5厘米,切割角度50度 |
公元79年之前 | 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号71964 |
2 |
庞贝古刨
铁/木,单柄,铁件顶部折断,21厘米×6厘米×5厘米,刨刃宽4厘米,切割角度约50度 |
公元79年之前 | 那不勒斯博物馆 |
3 |
科隆古刨(图2-1)
铁底铁壁,32.4厘米×5.3厘米×4.5厘米,齿状刨刃宽4厘米长17.6厘米,切割角度53度 |
2世纪 |
波恩莱茵河州立博物馆
收藏号36.199 |
4 |
菲尔德山古刨
铁底,铁壁脱落,四枚铁铆钉, 36.8厘米×4.8厘米×5.5厘米,刨刃宽3.2厘米,切割角度约65度 |
不详 |
萨尔堡博物馆
收藏号FMa 165 |
5 |
米尔滕堡古刨
铁底,四枚铁铆钉,33厘米×4.4厘米×6.3厘米,刨刃宽3.2厘米,切割角度约62度 |
不详 | 米尔滕堡博物馆 |
6 |
萨尔堡古刨
铁底榉木刨身,前后手柄,38厘米×4.8厘米×5.5厘米,刨刃宽2.4厘米长14.4厘米,切割角度约50度 |
2-3世纪 |
萨尔堡博物馆
收藏号SHa 571 |
7 |
塞尔特古刨
铁底,四枚铁铆钉,34厘米×4.5厘米×5.5厘米,刨刃宽3厘米,切割角度未保留 |
3世纪 | 阿盖诺历史博物馆 |
8 |
施坦因克里茨古刨
铁底,四枚铁铆钉,36.2厘米×5.0厘米×4.9厘米,刨刃宽3.3厘米,切割角度约65度 |
不详 |
萨尔堡博物馆
收藏号S 3171 |
9 |
祖格曼特尔城堡古刨
铁底,铁壁,铁铆钉,35.2厘米×4.4厘米×5.5厘米,刨刃宽2.8厘米,切割角度约65度 |
不详 |
萨尔堡博物馆
收藏号ZM 5108 |
10 |
凯尔文特古刨一号
铁底两端翘起,铁铆钉孔,带刨刃,36.5厘米×4.5厘米,刨刃宽3厘米 |
不详 | 纽波特博物馆 |
11 |
凯尔文特古刨二号
铁底两端翘起,铁铆钉孔,32.5厘米×5厘米,刨刃宽3厘米,切割角度约66度 |
不详 | 纽波特博物馆 |
12 |
古德曼海姆古刨
铁底两端翘起,三枚铁铆钉,象牙刨身,带刨刃,33.0厘米×6.0厘米×8.5厘米,刨刃宽4.0厘米长7.5厘米,切割角度约65度 |
4世纪
晚期前 |
Long,D.A.,et al.,The Goodmanham Plane: A Unique Roman Plane of Fourth Century AD,Discovered in Yorkshire in AS 2000,Tools and Trades,13:9-20 |
13 |
锡尔切斯特古刨
铁底,铁壁,四枚铁铆钉,34厘米×5.8厘米×6厘米,刨刃宽3.8厘米,切割角度约65度 |
4世纪 |
雷丁博物馆
收藏号07490 |
14 |
维鲁拉米恩古刨(图2-2)
铁底两端翘起,四枚铁铆钉,43.9厘米×8.4厘米×7厘米,刨刃无存 |
约3世纪 | 圣奥尔本斯博物馆 |
15 |
科姆瓦施姆古刨
圆弧面线脚刨,仅保留木柄,约长16厘米高9.5厘米厚5厘米 |
罗马时期 | 开罗博物馆 |
图2-1 科隆古刨
图2-2 维鲁拉米恩古刨
表2-2 古刨浮雕形象
编号 | 文物证据与基本描述 | 年代 | 资料来源 |
1 | 大刨,墓葬浮雕 | 1世纪晚期,或2世纪早期 | 阿奎拉阿布鲁佐国家博物馆 |
2 | 刨,普里奥洛的尤迪齐墓葬浮雕 | 3世纪晚期,或4世纪早期 | 西西里锡拉库萨国家博物馆 |
3 | 匠人用刨图,墓葬浮雕 | 3世纪中叶 | 梵蒂冈额我略俗艺博物馆 |
4 | 大刨,墓葬浮雕 | 不详 | 卡斯特尔-斯塔特州立博物馆收藏号17237 |
表2-3 古刨绘画形象
编号 | 文物证据与基本描述 | 年代 | 资料来源 |
1 | 匠人用刨图,庞贝壁画 | 1世纪 |
那不勒斯博物馆
收藏号8991 |
表2-4 其他古刨形象资料
编号 | 文物证据与基本描述 | 年代 | 资料来源 |
1 | 匠人用刨图,玻璃器上金箔画 | 4世纪早期 |
梵蒂冈宗教图书博物馆
收藏号60788 |
2 | 平刨图、刨身图 | 公元前64年 |
古罗马共和时期银便士币
造币人:L. Roscius Fabatus |
3 | 刨身图,带刃带柄 | 公元前79年 |
古罗马共和时期银便士币
造币人:L. Papius |
参照西方古代木工刨的使用情况,中国古代用刨或系异域舶来,或系自行发明。我国考古界曾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石质刨形器,如1978年考古发现唐庄公社向阳大队东岗岭石质刨形器和2009年在孟津县铁炉遗址发现的大石刨 (4) 。这些发现并不能确定古代木工刨的发明与使用,但是考虑到此类材料年代之早,中西交通历史之悠久,笔者不禁疑问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刨子这种平木、起线利器在中国的迟兴,而同时复杂线脚却已经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