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华艺术学丛书》总序

陈池瑜

艺术学(science of art)或称艺术科学,是和哲学、美学紧密相连的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历史一般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艺术学要研究艺术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研究艺术创作与鉴赏、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和风格特征,研究艺术批评与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等理论问题,同时还要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及美学问题。此外,艺术学也要研究艺术媒体与传播、艺术市场与管理、艺术教育与大众美育,还要关注新的创作手段、媒介、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先锋艺术、大众艺术和边缘艺术。艺术学还应研究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学科与相关学科如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的关系,建立艺术学史和艺术史学,以及建立新的交叉学科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艺术传播学等。

总之,一切艺术自身的问题,或与艺术相关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一切艺术现象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等都是艺术学研究的对象。但概括地讲,艺术学主要研究艺术的理论、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批评。当然,每位艺术学研究者只能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门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中概括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结论。

对艺术现象或规律进行总体研究和一般研究的成果,可以说是普通艺术学或一般艺术学,如艺术原理;对个别艺术门类进行独立研究的,可以称为部门艺术学或特殊艺术学,如美术学、音乐学;对艺术进行哲学或美学研究的,可以称为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而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或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艺术问题,则可以是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考古学等;对艺术历史进行全盘研究则是艺术通史;对个别门类艺术史进行研究的,则是音乐史、美术史或绘画史、雕塑史;对艺术史理论和发展过程、方法论研究的则是艺术史学。

艺术学产生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艺术问题进行研究则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用对话的方式开始探讨艺术和美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都是系统的诗学与建筑学专著。中国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中有丰富的关于诗、音乐、舞蹈的思想,战国时期的《乐记》则是系统的音乐艺术专论。按照陈钟凡先生的说法,西方人对艺术的研究经历了艺术论、艺术哲学和艺术科学三个阶段。从古希腊到17世纪是艺术论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是艺术哲学时期,主要有谢林、黑格尔关于艺术和艺术史的哲学研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则进入艺术科学时期,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产生。艺术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得益于艺术社会学和艺术心理学的研究。1847年,比利时的米查尔斯出版了一本弗兰德尔派绘画史,作者考虑如何建立科学的艺术史问题,认为应该把艺术史放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的、产业的和社会发达的”密切关系上来研究,这包含着艺术社会学的萌芽。丹纳1865年出版的《艺术哲学》则是运用社会文化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典范。随着航海术的发展,西方的探险家、人类学家开始对原始部落的现代原始人类进行有关他们的生产、经济、风俗及艺术的研究,格罗塞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原始艺术,1893年他出版了《艺术的起源》,1900年出版了《艺术学研究》专著。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弗里契分别出版了艺术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促进了艺术社会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由于西方试验心理学的发展,费肖尔、立普斯、弗洛伊德等人开始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艺术,促进了艺术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艺术社会学与艺术心理学的出现开辟了艺术学发展的道路。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美学》一书,创立了不同于研究理论思维而主要研究人的感觉、感性、情感与艺术的美学学科,使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1900年前后,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创办《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并出版《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专著,使艺术学从美学中再次分离出来。20世纪西方的艺术学包括艺术史学科得到飞速发展,出现了沃林格尔、沃尔夫林、李格尔、克利夫·贝尔、科林伍德、苏珊·朗格、阿恩海姆、瓦尔堡、贡布里希、帕诺夫斯基等著名的艺术学家和艺术史家,使艺术学和艺术史成为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

如果说中国哲学与思想的第一次高峰和原创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话,那么中国的艺术理论的第一次高峰和原创期则是在汉魏六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谢赫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庾肩吾的《书品》、袁昂的《古今书评》这样精妙的绘画、诗歌和书法批评理论著作,还出现了卫恒的《四体书势》、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以及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深刻的书法理论、绘画理论和文学理论专著与专论。到唐宋时期,画论、书论、诗论、乐论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艺术史得以确立。唐代张彦远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艺术史专著《历代名画记》,从轩辕一直叙述到唐代会昌时期(公元9世纪40年代),该书内容博大、体系周全、史论结合、点面相宜,确立了中国的绘画史学科。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又从唐会昌年间写到宋神宗熙宁时期(公元11世纪70年代),对绘画的历史意识及绘画史学科意识是自觉而强烈的。以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为例,中国的艺术史著作比意大利瓦萨里的《大艺术家传》早出七百年,比德国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早出九百年。20世纪中国现代形态的艺术学研究开始构建,无论在艺术原理还是在艺术史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出现了蔡元培、鲁迅、林文铮、滕固、岑家梧、郑午昌、姜丹书、陈师曾、黄宾虹、倪贻德、李朴园、傅雷、傅抱石、史岩、丰子恺、梁思成、童书业、刘海粟、潘天寿、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蔡仪、马采、王朝闻、刘纲纪、伍蠡甫、俞剑华、邓白、雷圭元、王子云、王逊、阮璞等著名艺术理论家、艺术史家和艺术家,他们为构建中国现代形态的艺术学、艺术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今天的艺术学研究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古代在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方面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画学、书学、诗学、乐论等方面的思想,总结20世纪中国在艺术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借鉴西方近现代艺术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艺术学新的探索,这是21世纪中国艺术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今天,艺术学被国家列为一级学科,艺术学学科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商议编辑《清华艺术学丛书》,本丛书由清华组织编辑和出版,文稿作者则不限于清华。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将重视理论创新性、学科前沿性,力求使研究具有一定深度,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以及部门艺术史论和艺术学分支、艺术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国古代画学、书学、诗学、乐论及西方艺术学译介和研究成果,都是我们的选题范围,我们还特别重视中青年艺术学研究者的成果。本丛书计划每年出版四到八本,也许坚持十年、二十年,回过头来再看,将是一批可观的学术成果。

《清华艺术学丛书》旨在为构建中国艺术学大厦添砖加瓦,为繁荣艺术学的学术研究及推动艺术学学科发展尽一份力量。吾斯所望!

2005年5月28日于清华园 w2RY63IhqbNYiK2KR+IHYovvptHhHHgJvvdTzyj9gSijka7t8KgaayNkApYCdk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