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摄影术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照片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由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埃普斯完成。从2000多年以前人类发现小孔成像原理,到16世纪运用照相暗屋来记录光影,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保存影像的技术。直到1837年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照片才以一种比较稳定的方式保存下来,摄影术才得以创立,直到今天,这种摄影术还能在快速成像相机上找到传承。

摄影术真正走入大众化,要得益于美国柯达公司在1888年生产出的新型感光材料,一种可以缠绕的“胶卷”,就在同一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安装胶卷的照相机,这大大提升了照相机的便携能力和创作方便性。

20世纪中叶,在某些特定领域开始研究运用数码手段进行成像的相机,并在20世纪末逐渐走向民用市场。1995年,柯达发布了数码相机D40,标志着数码相机开始全面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无论从最早的银版、胶卷,还是现在占有绝对统治力的数码相机,摄影构图从一开始就成为照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摄影术源于西方,因此,西方的摄影构图理论对世界摄影技术的提升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构图,摄影构图与音乐家的作曲、文学家的写作具有同等的作用与价值,他们组织的是音符、文字,摄影家组织的是光影、色彩,从这一角度来讲,摄影构图与画家的作画似乎更接近一些。

相比而言,西方的油画艺术对于摄影构图的影响更为深刻,油画艺术讲究焦点透视,重视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这与摄影术不谋而合。虽然油画和摄影构图的渊源更深,效果更为接近,但是,中国画同样对摄影构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中国画也讲究构图,只不过叫法不同罢了,在中国画中,更多的叫做“布局”或“章法”。在中国画布局中的开合、虚实、均衡、对比、疏密、留白、节奏、张弛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织演化的瑰宝,都可借鉴到摄影构图中。

如果把摄影比作是一种描述世界的通用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构图称为这种语言的“语法”,如果不按“语法”行事,则摄影语言就会出现语法不通、语义不清、语境不畅等问题,可见构图对于摄影的重要性。摄影创作本身就是对世界和社会的感知,对生活的提炼,并以此为主题,加之以自己的思想感悟,传递给观者的一种过程。很多摄友非常注重这种过程的总结与提高,却忽视了构图的重要性,殊不知,没有合适的构图方式做支撑,作品的主题表现力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感染力。而有些时候,当被摄环境并非最佳时,如雾天、雨天等,我们可以通过精细的构图来弥补这种先天的不足,也能拍摄出令人过目难忘的好照片。

虽然构图对于摄影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但“构图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并无需完全教条地遵循各种构图法则或构图定式,虽然这样做可以避免犯构图方面的错误,可以有效地提升出片率。但是,这不是机械的,恰当的突破才能出新出奇,决不能生搬硬套,拘泥死理。事实上,所有的构图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既然“无定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摄影构图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所有的突破和创新必须基于完整的摄影构图基础和各种构图方法的熟练掌握及合理运用。正如下围棋,基础的知识还是要懂,基本的定式还是要背,残局还是要不断地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潜移默化地提调出早已谙熟于心的各种法则,并有效地加以变化和提升,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

除封面署名作者外,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翟韵佳、马家旺、于家豪、张海涛、王雪菲、张晓楠、马淑娟、张宝森、马淑会、张宝昌、于东升、邰树燕、邰树华等。

编 者
2014年4月
wBMKYHp7AxRtBHlUdu6HHb+fl9BGLZVnHdI1e6V3X5Y/BDKQmCIGBGx49ir1Q/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