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点”首先是一个几何学概念,是指空间中的一个零维度对象,是构成线条与平面乃至所有对象的最基本元素。根据该理论,“点”是一个无限小的对象,这显然在摄影中是无法体现的。因此,在摄影构图的概念中,“点”的范围则要大得多,我们通常把所有相对于整体画面很小的对象称之为“点”,如草原上的一匹马、草丛中的一朵花、湖中的一叶扁舟等。“点”的大小和位置、方向和呼应、排列和疏密等,都会对画面产生不同的影响。“点”往往在画面中用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很多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F16,1/60s,100mm,ISO200

在摄影构图术语中,每一朵花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点。

单点的位置

“点”虽然小,如果要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就需要使其从环境中脱颖而出,增加对比和虚化背景是常用的突出“点”的方法。“单点”的位置,对于画面的经营至关重要。照片中“单点”往往起到两个作用:其一是“单点”作为画面的主体而存在;其二是“单点”作为主体的陪衬体或对比体而存在。当作为陪衬体和对比体存在时,对于位置的要求变化更多,但相比“单点”主体而言并不严格,我们会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详细讲解。在此,我们主要以“单点”作为主体的情况进行讲解。

从单纯的美学因素考虑,画面的正中心应该是“单点”作为主体时的最佳位置,此时的画面最为静止和沉稳,但往往缺乏动感和活力,有时甚至会略显呆板,这是一对矛盾体,很难两全。因此,在选择“单点”主体作为画面中心进行构图时,要充分利用其他构图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如广角镜头的透视张力或大光圈镜头的背景虚化等。

F8,1/500s,12mm,ISO125

超广角镜头所带来的透视张力,有效地避免了“单点”居中构图的呆板。

大多数情况下,“单点”主体并不适合放置在画面中央。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稳妥的构图方式,是将“单点”主体放置到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采用黄金分割点的简单近似版本,也就是“九宫格构图”或“三分法构图”。

一幅画面中存在4个可以放置“单点”主体的交叉点,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别的,在构图时要充分考虑。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点”主体没有方向性;另一种是“单点”主体具有方向性。

当“单点”主体没有方向性或方向性不明显时,“单点”主体的位置该如何放置呢?如右图所示,虽然“单点”主体都在九宫格交叉点上,符合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但还是有些细微差别的,这和人们的视觉习惯有关。当我们观察一张照片时,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视觉中心,而是有一个扫描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因此,对于这4张照片,主体在上面的,会产生距离感;主体在下面的,会产生亲近感,这和透视有关;主体在左边的,没有缓冲,马上进入视觉中心,稍显突兀,而且再往右,又没有了其他的视觉中心,会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主体在右边的,视线先进入左边没有视觉中心的部分,然后慢慢转移到右侧,有了缓冲,感觉就会平和的多。从这4张照片给人的感觉,笔者认为最好的主体位置依次为3、2、4、1。当然,每个人的感觉都会有所不同,只要主体放置的位置让人感觉很舒服,就是合适的位置,如果自己都感觉很别扭,也就很难引起观者的共鸣了。

F11,1/45s,82mm,ISO400

当“单点”主体具有方向性时,又该如何放置呢?如右图所示,4张照片的主体不仅位置不同,而且方向性很明显(方向性在这张图上体现为视线的方向)。当然,可以构成方向性的不仅仅是视线的方向,还包括生长方向、张力方向、延伸方向、运动方向等。就这组照片来讲,1和2的视线方向都看向了照片以外,则会引导观者的视线同样游移到照片之外,这是拍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应该讲是不好的位置。如果推崇开放式构图,或者纯粹为了进一步增加观者的想象空间,也是可以用的。相比而言,3和4的位置就好很多,视线的方向还在照片内,给观者足够的缓冲空间。

F1.2,1/640s,85mm,ISO200

两点的呼应

在摄影中,往往不止存在一个点状主体,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的意见也并不统一,一部分人认为是该画面具有多个主体,各主体之间属于平等关系,当然这并不与群体主体相冲突,如拍摄草原上的一群牛羊,我们可以把整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种情况我们不认为是多个主体。而另一部分人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一张照片只会有一个被摄主体,其他的只能算作陪衬。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同一张照片,即使是主体和陪衬体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一座雪山,山脚下有一座寺庙,我们可以说雪山是主体,寺庙是陪衬体,由于寺庙的衬托,雪山显得更加高大且具有生机;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寺庙是主体,雪山是陪衬体,由于雪山的衬托,寺庙显得金光灿烂、清静脱俗。在此,为了避免想法的冲突,我们把两者都看作主体。

对于两个点状主体的情况,我们会把这两个主体放置在九宫格构图法4个交叉点的对角线的位置上,可以有效呼应,相互映衬,这样的构图最为平稳。如果是横构图,最为忌讳的是两个主体上下放置,这样会使画面失去平衡感,给人以不稳定感。同样,横构图的两个主体如果是平均的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就会使构图显得呆板,缺乏生动性,如果现场条件无法避免这种构图,可使用大小、形状、色彩、虚实等方式,平衡两个主体的关系,使画面看起来更为生动些。方构图和竖构图的放置方法类似,也要尽可能地避免不稳定感和呆板感。

F11,1/500s,160mm,ISO200

雪山和寺庙,以对角线上的两个交叉点为呼应位置,使整体画面稳重而不失动感。

多点的关联

对于“多点”主体的摄影构图,通常称之为“散点”构图。很多人认为既然是“散点”,那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把每个点放在哪里都是可以的。其实不然,越是散点,越是要注意各点之间的关联性,否则,真的就像一盘散沙,毫无章法了。“多点”的关联性往往隐匿于无形的关联线中,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地发掘和提炼。比如下面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一组秋天的藏寨,看似毫无关联的藏居,只要认真观察,还是能够找到其关联之处;第二张是一组珠宝戒面,在看似纷杂的“多点”中,只要找到主轴线和副轴线,即可完成双对角线的构图设计。

F8,1/40s,120mm,ISO200

看似毫无联系的藏寨,只要善于发现,就可以找到隐匿其中的一条枣核型关联线。

F8,1/100s,100mm,ISO800

在看似纷杂的“多点”中,只要找到主轴线和副轴线,即可完成双对角线的构图设计。 Kz4AP9YhS7wSccBnYL7TmTM4QJ4Npm8m9HDbYcHPGZEa9mXbaJYbAnlB7UcG2B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