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农耕文化类文化词汇

中国农耕文化,最早兴起于中原地区,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生产、生活文化,以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和愉悦身心为核心和主旨,不仅包括生产农具的改进,牛马等家畜的推广,猪羊等家畜的养殖,农作物的栽培以及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还包括汉民族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和体会,这一切都促成了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并逐渐创造了世界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

水车

比如,为了避免靠天吃饭,人们相信人定胜天,大力发展农业水利技术。首先挖掘了渠道以浇灌农田,但是渠道多分布于平原地区,为了向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输送清流,中国人运用智慧又发明了另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相传三国时诸葛孔明改造完善后首先在蜀国推广使用,因此,水车又称“孔明车”,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很多文化词汇也反映了汉民族对于农耕文化的认识和体会。比如“民以食为天”、“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反映了人们对古代农业的认识,而历史上一些贤明仁德的皇帝加大农业的投入,强调农业作为“立国之本”的地位,更是造就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比如西汉的汉景帝(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就非常重视农桑,曾和百官一起劝农,让皇后督导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他还曾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意思是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当没有粮食、没有布匹时,黄金珠玉既不能当饭吃(饥不可食),也不能当衣穿(寒不可衣)。汉景帝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根本地位,保养民力,增殖人口,逐步恢复和发展经济,从而形成了汉代比较繁盛兴旺的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就是这种自然经济的真实写照。农民们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作收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织布为衣”,自给自足,很少离开土地和家乡。浓重的家园意识,使得中国人向来重土安居。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更是使中国农民养成了刻苦耐劳、朴实忠厚的优良品德。他们重视现实的收获和农业生产经验,渴望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这也就形成了中国人重视实际、强调经验的民族性格。比如老百姓经常挂在嘴上的“出水才看两腿泥”,意思是说,什么事情不能刚开始就论成败、论得失、论高低,最后得由结果来评定;也可理解为,一些事情到底如何,眼前还不能下结论,得过一段时间才能最终见分晓。

又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马和骡子体形类似,本领却各有所长。骡子食量小,奔跑慢但负重大;马食量大,负重小但善于奔跑。比喻“现实生活中的嘴上巨人夸夸其谈,无所不能。一旦让其展示真才实学,就显现出真实的面目了”。意即“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这些文化词汇凝聚着中国农民的生活经验和聪明智慧,更体现了农耕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农业生产、农作物的种类两个方面来谈谈在农耕文化的浸润影响下所形成的汉语文化词汇。

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词汇

【节气】犹季节;气候。

例示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中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段开始的第一日为节气名,每一节气共15天。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有的表示气候变化,有的表示气温变化,有的表示降水、降雪情况,有的说明农作物生产情况,有的表明农事季节状况,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夏历的特点。

俗话说:“种田看节气。”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都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这也是农历(又称“夏历”)一直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而把和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二十四节气放在历法中,这既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也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影响所致。

【梯田】在山坡上开辟的农田,最早也被称作“山田”,样子像楼梯,一级一级的,边缘修建有田埂,以防止水土流失。梯田依山而建,它是中国农民长期的劳动成果,是智慧的结晶。广东梅州的客家梯田文化更是成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正如一首客家山歌所唱:“客家山区多梯田,层层叠叠叠上天;云间添上泥砖屋,再搭草棚傍溪边。”

【桑梓】“桑”的文化意蕴丰富,在中国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而且独具汉民族文化特色。“桑梓”(音:sāng zǐ)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经·小雅》有“惟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句。桑与梓为古代住宅旁的常栽树木,且为父母所栽,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面对它,后人必生感念之心,自然恭敬有加。后来人们就用故乡最常见的这两种树木来代指故乡。比如唐代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客家山区梯田 桑梓

古代盔甲

【解甲归田】脱下战袍,回乡务农。指将士复员,不再从事战争生涯。

例示 孙中山《革命军之责任》:“诸位将士要自己解甲归田之后,可以享幸福……便要担负推翻这些小皇帝的责任。”

【刀耕火种】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刀耕”,意谓用石刀或者类似金属类的器具来翻耕土地,让土地变松,以利于作物种子的生长发育。也泛指最原始的耕种方法。

例示 艾青《光的赞歌》:“我们告别了刀耕火种,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

【鱼米之乡】盛产鱼类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例示 艾青《垦荒者之歌》:“我的家在钱塘江上,那儿是鱼米之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例示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之相偿也。”又,黄公《大魂》:“鄙谚有之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欲收他日之良果,必种今日之好因。”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季节,气候变暖,雨量增加,春耕春种,万物更生。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

例示 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节气到来后,一场春雨一场暖,天气也一日比一日暖和,正是春播的好时机。

二、与农作物有关的文化词汇

【针尖对麦芒】针尖很细,麦芒就是麦穗前面的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相对,互不相让。

麦芒

例示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第九章:“媳妇总跟他干仗,两口子真是针尖对麦芒。”又,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第九章:“像是针尖对麦芒,你来我往,刀对刀来枪对枪,谁也不让。”

【一枕黄粱】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载,一个姓卢的书生在邯郸旅店中睡着了,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饭尚未煮熟。后因以“一枕黄粱”比喻虚幻的梦想。也作“黄粱一梦”、“黄粱美梦”。

例示 清代袁枚《梦》诗:“古今最是梦难留,一枕黄粱醒即休。”又:“你别在这里做黄粱美梦了,他还能把吃到肚里的钱再吐出来还给你?”

【稻草人】农民为守护田地,防止鸟雀糟蹋谷物,用稻草扎成人形,立于田地边上,谓之“稻草人”。后比喻装模作样的偶像。

例示 郭沫若《一只手》第三章:“他们还说甚么天,还说甚么上帝,这只是有钱人的守护神,有钱人的看家狗,说更切实些就好像有人的田地里面的稻草人。”

【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处意思是批评孔子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怎么做老师呢?现在多用来形容脱离生产实践,缺乏生产知识。

例示 现在很多城市里生活的孩子,真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玉米、麦子是怎么种出来的,更不知道盘中之饭,粒粒皆辛苦!

芝麻开花节节高

【芝麻开花,节节高】芝麻: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可以吃,也可以榨油。芝麻开花总是从下往上一节节地开,每开花一次,就拔高一节,接着再开花,再继续拔高,而开花就意味着结籽。故民谚曰:“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一般比喻学业日日有成,职位总在提升,生活步步提高等。

例示 芝麻开花节节高,是人们生活的写照,也是人们生活的企盼。又,姜德梧主编的《高级汉语》Ⅱ第3课《团圆年》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打开大门,抱一捆芝麻秆满院撒,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院子里撒芝麻秆?过一会儿,就有人来拜年,大门敞开,人们一进院就踩得咯吱咯吱响,防止小偷吧?”

这段话描写的是河北、天津一带,农历正月初一(新年)时,在屋檐前面插芝麻梗,或在庭院中撒芝麻秆的习俗,是为了图吉利,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意思,比喻生活步步提高。又如,旧时杭州一带,大年初一把芝麻梗插在屋檐头,称为“节节高”,也是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义,以求日日进步,生活逐步提高。

【陈谷子烂芝麻】俗语。比喻陈旧而无关紧要的东西。

例示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可是我胡涂了!正经说的都没说,且说此‘陈谷子烂芝麻’的。”又,《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你老人家可先说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作什么?”

【抓了芝麻,丢掉西瓜】也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意为把芝麻一样小的东西捡起来了,却丢了西瓜那样大的东西,指只顾小的而丢了大的,或者说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芝麻

例示 做事要计划好,想到全局,千万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又,作为在校大学生,当然要有创业的激情和勇气,但是千万不要耽误了正常的学业,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吃到五谷想六谷】比喻人贪得无厌。

例示 “你别吃到五谷想六谷,有了一千想一万,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你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吧?”

【竹筒倒豆子】比喻心地坦诚,内心毫无保留。

例示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第五章:“对你,我信得过,保证竹筒倒豆子,一粒儿不留。”

【偷鸡不着,反折一把米】谓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例示 那个小偷钱没偷着,有人一喊,仓皇逃跑,反而把自己的皮包给忘在了作案现场,真是偷鸡不着,反折一把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再巧的妇人没有米也无法做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即使能干的人也办不成事。

例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一点本钱都没有,我们又能做什么买卖呢?

【快刀斩乱麻】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例示 茅盾《腐蚀·十一月六日》:“此时局势,须要快刀斩麻,不能拖泥带水。”又:“他已经结婚了,你还跟他扯不断理还乱,这是不应该的,你应该拿出勇气,快刀斩乱麻,当断则断。” XtdV0kRp6SQVqaRXnYVqSHclI3MRX4he0E8A3bYIHXeMLTKA+pDsu5ykknfg0M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