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对当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若干认识

(一)不能简单地只用当前“产能利用率”指标判断产能过剩的程度,而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阶段、新增产能和行业利润率等方面综合、动态地认识产能过剩的问题

从国务院《指导意见》正式公布的产能利用率来看,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船舶行业2012年底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如果按照国际上一般认为的75%为标准的话,虽然均等于或低于这一标准,但也不是低太多,很难得出上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结论,更难以理解中央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我们认为,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更高的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将超过工业,许多重化工行业发展的峰值即将临近,空间极其有限,所以,如果不超前进行过剩产能化解,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若干年后可能面临各种问题的集中爆发和“硬着陆”。二是一定不能忽视各行业正在建设的“产能增量”。如钢铁行业约1.5亿t,水泥行业5.6亿t,电解铝约1000万t,平板玻璃1.23亿重量箱。如果算上新增产能,所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将大大下降。三是要特别关注行业利润率和企业效益的变化。上述行业利润率和企业效益近年来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虽然原因多样,但产能过剩导致的激烈竞争是重要因素。

(二)产能过剩的成因有很多非市场因素,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市场机制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会自行决定是否进行新的投资,因此,各行业虽有一定程度的生产过剩,但供需总体是均衡的,除非遇到较强的经济周期波动,产能过剩矛盾并不突出,政府也不需要对产能过剩现象特别关注。但是,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其背后有许多非市场的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地区间分权竞争及其引起的投资冲动是诱导产能过度增加的重要原因。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地方政府大量通过廉价供地、代建厂房、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融资担保甚至降低环保标准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一些项目,尤其是大项目,企业只要支付一定的初期投资,就可以低价获取大块土地,然后再用土地质押获取银行贷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风险,刺激了过度投资。

其次,宏观调控措施力度过大也是刺激企业过度扩大产能的原因。不少企业反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初期市场需求下降幅度很大,但不久后在一系列刺激政策下,国内市场一下子好起来,很多产品供不应求,利润率大幅度攀升,刺激了企业大量投资,很多产能就是从那时增长起来的。例如,钢铁行业在2008年后的产能扩张幅度约为52%,浮法玻璃生产线2009—2012年3年新上生产线数量是以前30年生产线数量的40%。

再次,产业政策之间以及与其他政策的矛盾和冲突也是诱发产能过剩的原因。政府出台产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很多产业政策在明确了支持领域之后,却提升了地区和企业的投资冲动,变相助推了产能的快速扩张。例如钢铁行业,为严控产能盲目增长,中央政府相关部门上收了审批权,不断提高企业的“入门”规模标准。一些原本规模不大的企业效益很好,为了不被淘汰,不断按照政府标准扩大产能,于是产业政策“变相引导”了产能的扩张。此外,政府审批在市场面前也没有有效发挥作用,全国有80%左右的钢铁产能属于违规建设。与钢铁一样,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在2009年[国发]38号文件《关于抵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下发后,地方政府为了赶上政策“末班车”,纷纷“突击批”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浮法玻璃生产线在3年内新上的数量是以前30年生产线数量的40%。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电解铝的产业政策是控制产能,但后来出台的政策支持新疆等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电解铝,承接产能转移。政策之间前后矛盾,并刺激了电解铝产能的迅速扩张。产业政策的过度介入同样刺激了光伏产能的快速扩张。此外,在很多产业政策中,大企业往往被作为技术高、水平先进的企业而享受政策优惠;淘汰落后产能时也多以规模为重要标志,导致企业在新上项目时,往往尽力扩大规模。

由此可见,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有非市场因素,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自我化解存在很大的风险。政府并不能“无为而治”,相反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三)产能过剩的经济危害很大,但目前来看风险总体可控

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铁、建材等产能过剩重点行业都出现了利润率大幅度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包括个别如无锡尚德这样的大型集团关闭停业或破产的现象。2013年1—8月,炼铁炼钢和有色冶炼的利润率分别为1.24%、0.49%和2.33%,炼铁行业的亏损面达37.4%,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的亏损面分别为26.6%、24.2%和24.3%,均显著高于正常年份水平。不少行业的企业负债率较高,例如2013年1—8月,炼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1.6%,炼钢为70.1%,电解铝为72.5%。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恶性竞争和企业破产,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给整体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如产能严重过剩直接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低效率运行,如很多地区的水泥企业通过协调限产维持价格和利润,降低了经济效率。

但调研也发现,随着2013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企稳,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尽管仍然处于经营困难的状况,但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逐渐适应了当前的经济环境;尽管出现了一些中小企业停业破产的现象,但这些企业的职工较容易实现了转移就业,社会也基本稳定,因此,只要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短期内出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并不会带来严重问题;当然,也有少数优秀企业在本轮经济的倒逼作用下,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根据我们的判断,只要经济能保持目前7.5%左右的增长速度,甚至略有下降,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市场的调整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不至于出现系统性风险和经济危机。 ac6VvwOlfabrYG31ixXB9KiPahRMzF+g/EyvCC+dppyOXE+6NckD2PqKKaQS+js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