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与特点

(一)当前船舶工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全球性的

从近年的全球船舶市场看,除LNG等专用船以外,三大运输船舶装载量供给能力严重过剩。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航运市场低迷,受此影响又导致世界造船市场严重萎缩。总体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船舶市场基本上是危机前的一半,2009—2012年的世界造船市场年平均成交量为8600万载重吨,2003—2008年曾达到1.6亿载重吨,最高峰值的2007年曾一度高达2.7亿载重吨,近两年世界造船成交量继续下降,2012年只有4686万载重吨。而我国目前的产能约为8010万载重吨,如果包括三年以上没有产出的产能以及转至海工和修船等部分产能,中国产能可以达到1.2亿载重吨,再加上后两位韩国6000万载重吨、日本4000万载重吨等的产能,粗略估算世界2.2亿多载重吨的产能远远大于目前市场需求。显而易见,现阶段全球造船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二)我国船舶工业产能过剩在全球最严重

从近期的实地调研情况看,我国船舶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超过中央文件提到的水平。中央文件提到的75%的产能利用率不包含三年以上没有产出的产能。按2013年上半年完工造船量推算,目前我国造船产能利用率已低至50%~55%。这一数据与当前船企的开工情况较相符。国有企业产能相对集中,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产能分别约为1800万载重吨和1000万载重吨。2003—2008年由于大量资本涌入造船领域,是全国造船产能快速增长的时期。

开工情况是衡量产能过剩的另一重要指标。目前在船市低迷的环境下,船企开工普遍不足。据调研,当前各地区船企大致都存在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正常,1/3企业任务不足,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的状况。调研中运营相对良好的大型国企,主要设备利用率也不到50%。部分企业已经主动调整缩减产能。如江苏新世纪造船集团为应对订单不足,已暂时关停了老厂,将订单集中在新厂建造;扬子江船业也将长博船厂和鑫福船厂转为备用船厂,而把订单集中在新扬子造船建造。

另外,造船设施的不断增加是产能扩张的具体表现。扩张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型造船设施扩张迅速,2008年危机后陆续投产的大型造船设施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它加剧了我国造船产业的产能过剩。2011年30万t以上的船坞为32座,是2008年的2倍,其中新增的50万t级造船坞6座。二是小型造船设施的数量多,达到90%以上,其中多数设施是在中国船舶投资热时期(2003—2008年)建造的。这些一哄而上增建的小型设施成为日后化解产能主要解决的对象。2008年以后小型造船设施投资剧降,2011年10万t以下造船船坞及船台为663座,仅比2008年增加40座(表6-9)。

表6-9 全国万吨以上造船基础设施情况统计

(三)我国船舶工业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

我国造船存在产能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过剩。尽管我国船企积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于整体船舶行业而言,以三大主流常规船型建造为主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散货船依然是我国船企建造和承接的主要船型。按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10—2012年期间,我国完工的船舶中按载重吨计算约有70%以上都为散货船,2012年散货船占77%,产能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全球市场散货船恶性竞争最激烈,承接新船价格持续走低,产能过剩问题也最严重(表6-10、表6-11)。

表6-10 2012年中国新接订单船型构成%

注:数据按克拉克松数据统计,占比按修正总吨计算,海工辅助船包括AHT、AHTS、PSV。

表6-11 2012年中国完工订单船型构成%

注:占比按载重吨计算。

长三角地区产能过剩相对严重。我国造船产能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区:以大连、葫芦岛、青岛为主的环渤海湾地区,以上海、南通为主的长江口地区,及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广东、山东等省市。其中,江苏是我国第一造船大省,产能估计达到2800万载重吨。浙江、上海等地的产能规模均在1500万载重吨以上。江苏省2012年造船产量达到2218万载重吨,是上海市和浙江省的2倍。

2008年以后的新增造船产能,主要集中在三大造船基地。如环渤海湾地区的山海关造船重工、天津新港、青岛北海船舶重工、青岛造船厂等;长江口地区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金海重工等;珠江口地区的龙穴造船等。这些企业均有大型造船设施在危机后陆续投产,是我国新增造船产能的主要部分。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各省份的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据调研,2013年一季度山东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为40%~60%。

竞争力不强的民营企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如江浙的民企问题较突出,出现了大量亏损和倒闭中小企业。但国有企业集中的上海造船企业产能过剩问题不突出。主要原因是:上海市政府部门落实中央项目审批等有关政策比较认真、扎实,没有放任造船业一哄而起;上海造船业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发展比较规范,严格遵守关于产能方面的各项政策;这些大型国有造船企业一般还承担军品制造任务,即使在外部市场急剧萎缩情况下,仍能维持一定的产能利用率。

(四)产能过剩影响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因素。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直接推动我国船舶产能在“十一五”期间增长了6倍。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海运市场供大于求。主要是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的海运量大幅减少,导致海运能力过剩,使得新订单直线下滑,经济周期性波动扩大了产能过剩的影响。另外,我国船舶业过于依赖出口。在新船订单量中海外订单约占80%,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直接影响我国船舶业的发展。而日本不完全依赖国外市场,国内订单占到75%(按照金额计算),因此,它的船舶市场总体相对稳定。

二是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发展方式等深层次原因。体制机制不完善扭曲了造船企业的投资行为,鼓励了一些资本的投机行为。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滞后,现行的集中审批管控造船业发展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抑制产能过剩。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完全不顾及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平衡,大力支持本地造船产业,整个行业缺乏统筹协调管理,造成市场无序竞争。

三是企业投资冲动带来的后果。2003—2008年船舶利润率高达50%,大量中小企业进入,一些非船舶行业的国有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造船行业主要依靠投资和规模拉动,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非常相似。中国维持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投资占GDP的比重远远超过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3) 。企业在扩张政策的推动下,盲目上马扩大产能,寄希望通过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1WYKzC/DxfTsA4fqUaseEavWKNAMZtrJfD+H1ndgXiNPb5bmfnS3mVksNs9gex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