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心理辅导有3种形式,可以开设班级辅导活动课,可以针对有着相同学习问题学生的团体辅导,也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辅导。这里主要就班级学习心理辅导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角色扮演。这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上,以一种类似表演的方式,展现相应的行为特点或内心感受,进而起到增进学生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与行为方面问题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班级辅导活动或团体辅导中,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是以哑剧、独白、镜像、空椅子等方法为主的心理剧,也可以是以情景对比、情景创造、情景短剧、小品为主的社会剧,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模仿、想象、创造、感受、体验、思考与讨论,达到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
团体讨论。指团体成员对一个共同话题,根据资料经验,做合作的、深入的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团体讨论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脑力激荡法。一般先有一个开放性问题,然后各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通常6~12人为一组,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团体提供许多独特、新颖的思想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团体成员了解别人的意见,扩大自己的思考空间,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步骤包括确定主题、说明规则、鼓励发言、记录所提出的问题、归并所提出的意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共同选取最好的意见等。另一种是问题揭示法,辅导教师将成员要讨论的问题尽可能地一一列出,呈现在成员面前,便于讨论。
行为训练。这是一种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行为训练模式。辅导教师在确定训练目标后,采用强化、惩罚、厌恶及条件反射等手段,使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改变。行为训练的步骤包括确定训练的行为、分析目标行为、制定行为训练计划以及实施训练。
此外还有价值澄清、理性情绪法、交互作用分析等心理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