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承担着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责任,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该课程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突破意义的课程门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目的。《纲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以上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应分为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预防性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学会调整心态,及时纠正和改变不健康的心理,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确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以课堂为载体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途径方法。
为了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烟台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的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有组织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烟台市的实际,于2004年出台了烟台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对烟台市中小学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机构设置、人员落实、师资培训、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市各县市区相继配备了专兼职教研人员,各学校也相继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十五”和“十一五”两个规划期间着重研究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的研究》、《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两项课题,形成了《烟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领域潜心研究、实践创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教育质量,实现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科背景不均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教师较少;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亟待提高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为了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提供基本参照,不断提高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和质量,我们组织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研究素养的教师,编写了这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以期从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化等方面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我们编写本书力求突出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这些关键因素的发展趋向和特征,以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为依据,对学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让课程走在发展的前面,体现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二是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依据来选择内容。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确定活动主题,体现针对性与适切性。三是活动设计的区域性、典型性与校本化。立足我市中小学校,挖掘教师原生态教学资源,精选从近几年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涌现出的优秀成果。
依据《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内容,结合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关于中小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成长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分类框架,总结概括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优秀设计与实施案例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我们确定了学习心理、自我意识、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休闲活动六个专题辅导作为本书编写的内容。每个专题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专题综述,另一部分是六个涵盖各个学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专题综述包括理论、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集中阐述各专题辅导的价值与意义,辅导的目标以及主要内容;介绍与各专题有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及不同理论流派,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教师的心理学阅读提供大致的线索;简述各学段学生有关心理活动、个性特点、自我发展、人际交往的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既让教师对儿童、青少年发展有整体的把握,也对各学段辅导提供参照。实践操作部分,主要结合所选的案例和个人独到的见解,从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方案设计、实施过程指导、活动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提升,给使用本书的教师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印象。所选优秀活动设计,凝聚着心理辅导教师的心血与智慧,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与打磨,可操作性与辅导性都很强。点评则是对活动设计给以心理学意义的剖析与评价,既有理论的提升,又有实践的具体指导。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由周玉娟负责编写,第二章由张智超负责编写,第三章由原晶负责编写,第四章由姜欢珍负责编写,第五章由高香美负责编写,第六章由蔡娅丽负责编写。市教科院田文负责全书整体框架的梳理、设计和具体编写指导,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市教科院王旋院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完成了书稿的最终审定工作。
编写本书,对于所有的编写人员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挑战自我的过程,由于我们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限制,加之优秀活动设计资源在不同学段、不同专题分布不够均衡,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与疏漏之处,我们期待着专家的指正,也期待老师们在阅读本书及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创新,为开发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而共同努力。
田 文
201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