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活动背景
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本该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可偏偏有一部分人因成绩不够好,个子不够高,长相不够漂亮,或自己觉得能力不够强等而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他们常常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情绪低落,不愿与他人或异性交往,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会与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危害甚大。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是十分必要的。
学段:初中一年级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识自我,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2.认识自卑的危害,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了4个步骤。
(一)引入主题
1.播放一段影像资料(蔡琴《你的眼神》)
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美妙的歌声,我们要开始今天的心理课堂旅程。在这个片段中,大家知道这位歌星是谁吗?(蔡琴)
播放影像资料:蔡琴的故事
蔡琴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她的声音变得特别低沉,跟其他小女孩的清脆、响亮嗓音比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一个怪物,很自卑。在一次比赛中,蔡琴因为自卑而紧张,演唱《银色月光下》因唱错调被评委轰了下去。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又开始努力歌唱,非常勤奋地练声,她不断地告诫自己,“我不比别人差,我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独特嗓音,我为什么不能突出展示自己独特的一面呢?只要努力,我会被接受的。”后来她又勇敢地出入各种场合演唱,目的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独特的嗓音。观众渐渐喜欢上她的歌声。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以及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使她最终走向了成功。
2.问题讨论分析:(播放幻灯)
(1)是什么原因导致蔡琴在少年时演唱被轰下舞台?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
(2)蔡琴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
(3)自卑给蔡琴带来什么危害?
(4)蔡琴能成为著名歌唱家,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有陷入尴尬困境中的时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我们应该具备承受困难的“耐力”,学一点克服自卑心理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设计意图】播放一段蔡琴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及这位著名歌唱家的成功,与她小时候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大家的兴趣。
(二)倾吐心声 为你解惑
活动一:才艺对比(自卑的小B同学,希望能得到帮助)
活动过程:请两位同学(唱歌好,很活跃的同学,称小A;平时很少说话,性格内向的同学称小B)上台表演。小A载歌载舞,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小B涨红了脸,低着头不敢唱,显得局促不安,不停地搓搅自己的衣角。最后是冒着汗回到座位上。
问题:
1.小B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
2.自卑会有什么危害?
3.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帮他克服自卑情绪?
同学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活动二:你是最棒的
活动过程:请小B同学上台,大家大声说出他的优点。
学生1:爱劳动。学生2:跑得快。学生3:待人真诚……
同学展开讨论,如果突出小B的特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老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我们要正视自己。不要老盯着自己的短处。我们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下列题目中,你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自卑情绪呢?
①因为考试成绩差,所以自卑。②上课回答不上问题,所以自卑。③长得高或者矮或者觉得自己很丑,所以自卑。④父母工作不稳定,经济状况窘迫,所以自卑。⑤父母经常打架,感情不和,所以自卑。
讨论分析:产生这些自卑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播放幻灯)
①生理上的原因。②性格上的问题。③他人的贬抑性评价。④个人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⑤实践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活动四:下列因自卑情绪而产生的危害,是否也发生在你身上?
①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每次走进教室,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盯着自己看,以致两腿发软。②由于牙齿长得丑,从来不敢笑,不敢张口讲话,感觉同学都蔑视自己。③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因此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④适应力差,性格抑郁沉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
讨论分析:因为自卑情绪还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总结:①封闭自我以掩饰自身的弱点。②对周围的事物敏感,因而容易遭受挫折。③有超现幻想及严重的孤独感。④十分在意竞争结果。
活动五:遇到自卑情绪,你是否会用以下方法克服应对?
①相信自己的能力,对于父母,老师或同学贬抑性的评价不会盲目接受。②能够反思和评价自己能力水平。③经常自我暗示,“我最棒!我也行!我能”等。④自己个子虽矮小或者自己虽长得丑,但是自己充满爱心或者自己学习努力。
同学展开讨论,分析找出克服自卑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①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要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要为那些自己主观臆造的自卑感所困扰。②消除引起自卑感的外部刺激因素。要学会把贬抑性的评价化为自己向上的“动力”。③努力增强自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④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注意自我激励。⑤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⑥积极与他人交往。
活动六:敞开心扉
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自卑经历。
①为这位同学的勇敢表述鼓掌。②帮这位同学寻找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演,做心理测试等方式展示自卑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而引导大家理解自卑的含义,认识自卑产生的原因,自卑会有什么危害,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等。
(三)案例分析
播放多媒体资料:
1.曹丕的自卑情结:曹丕性格缺陷所在——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不仅对能臣加以威逼,甚至对血脉相连的兄弟也不放过,这种残忍和善谋正是他自卑情结的衍生人格。曹丕在位6年,如果他能克服个人的自卑情结,像他父亲曹操那样宽厚待人,任用贤才,那么曹魏的局面将会大有不同,至少不会倒台得这么快(同学展开讨论,曹丕的自卑带来怎样的后果?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2.发明大王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认为“智力迟钝”,刚念了三个月的小学就被开除了;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被老师斥责为“永远不会有出息”。要学会把贬抑性的评价化为自己向上的“动力”,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和督促,这样能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同学展开讨论,爱因斯坦面对老师贬抑性的评价,他是如何克服自卑情结的?)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几个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因自卑而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案例,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自卑所带来的危害,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看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是如何克服自卑的。引导学生寻求克服自卑的方法。
(四)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出现自卑的心理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要正视自卑,正确分析自卑产生的原因及自卑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及时找到解决自卑的办法。那样我们才能以自信的形象和健全的心理来迎接未来的挑战!同学们请跟着我一起喊:“我是最棒的!”
四、效果与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循序渐进地开展的活动,认识到了自卑产生的原因、自卑的表现、自卑产生的危害,并努力寻找克服自卑的方法,敞开心扉与同学老师来畅谈自己的自卑经历。这是克服自卑,产生自信的首要一步,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慢慢走出自卑的怪圈,最终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本设计由海阳新元中学 邵雪飞老师提供)
点评:
1.课题来源
中学阶段是自我评价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有些学生在这个时期往往会产生很多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从而产生自卑情绪,这对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等自我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本节课的主题“走出自卑的阴影”,可以让学生敢于面对自己的自卑,并学会调整,课题确定得很好。
2.活动过程
(1)目标确定:两个目标清晰、全面,第一个目标“正确认识自我”是一个人进行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也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基础,第二个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对自身的不利影响,掌握克服自卑的技巧与方法”,这两个目标逐步递进,完整统一。
(2)辅导策略:四个大环节衔接得非常好,用蔡琴的故事导入,可以让学生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敢于面对自我的不足,接着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化主题。在整个辅导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让学生敞开心扉,达到预设效果。
3.不足之处与努力方向
本节课的活动环节不宜太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围绕学生的“知—行”进行简化。其中在本课中的“活动一:才艺对比”中,有两个同学小A和小B,小A唱歌好,很活跃,而小B平时很少说话,性格内向。让这两个同学分别上台,那么对小B同学的自尊心是否有伤害,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心理辅导课中,如何在保护好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学生敞开心扉,面对自己是关键,而不是像揭一块伤疤一样硬生生地把学生内心最脆弱的一面摆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