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近10年来,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也越来越强调预防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了各种各样针对中小学生的预防性课程。贝克(S. B. Baker)称之为嵌入学校课程的预防计划;吉斯伯特和亨得森(Gysbers & Henderson)提出,学校咨询项目应该和学校的学科课程(数学、英语、科学等)一样,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例如,在威克县基本辅导项目中,就有“主题式课堂辅导”,具体从幼儿园到12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专题,每个专题开展2~4节课。 [1] 这和国内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发展不谋而合。我和我们团队早在1996年就编写过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多年的实践表明它是很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一种人性化的活动课程。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田文同志组织了一批矢志于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同人们也进行了一些十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经过《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研究》和《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两项山东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的支撑下,成功申报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深化研究》,并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书就是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有如下特点,值得大家学习。

1.以学生成长为主线,强调自我探索

从该书的系列活动主题来看,基本都是围绕着学生成长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个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自己的知识。前两个方面在现行的学校课程里都得到了落实,唯独第三个方面的知识很少体现。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第三种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这方面的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2.强调体验和感悟

从辅导活动设计方面来看,辅导活动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特点。心理辅导活动主要解决个体自身的问题,需要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按照杜威的观点,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那么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自我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感悟。可见,心理辅导课程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它没有说教和灌输等显性教育的痕迹,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

3.凸显地域特色,开展课程资源建设

我一贯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地域化、校本化和个性化。因为学生的心智发展受到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烟台同人们的探索不是千篇一律的“闭门造车”,而是根据烟台的实际情况,进行烟台心理健康教育地域特色的探索,是在每所基层学校校本实践与探索基础上的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每一篇经过精雕细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无论是进行辅导,还是团体活动,或者是心理游戏,或是心理训练,都基于学校本位的摸索,这个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更是心理辅导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之路。

心理辅导课程是一种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一种体验式课程。它与现有的学校学科取向课程关系可以用“殊途同归”来表述。心理辅导课程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经验为主要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悟,使之转变为自身的一种积极经验,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这也给心理辅导教师带来了挑战。

挑战之一是心理辅导课程的设计。如,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设计出满足学生需要的心理辅导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心理辅导课程的指导大纲可以有比较系统的、相对稳定统一的要求。而教材、活动设计等课程内容应该是地域性的、校本性的。模块化的课程形式,可能更加适合心理辅导课程的实施。

挑战之二是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如,如何处理好教育者与辅导者双重角色的冲突;如何提高心理辅导课程的效能。如果把心理辅导课程看作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变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法,那么就需要教师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在多年的实践中涌现了一批擅长心理辅导课的优秀教师,总结这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培训和推广,是今后应该努力要做的工作。

因此,我希望烟台的老师们以这本书的出版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更多受广大学生与教师欢迎的新成果。


2013年1月16日于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注释

[1] [美]Stanley B. Baker, Edwin R. Gerler. 21世纪的学校咨询[M].王工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8~101 pRw93i+bP6rHWQcepYK6jevE4U2mTrbjuooVpMRA6+0DcUH8nL0Op8QWWdFHuXk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