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自我意识辅导活动主题的确定

自我意识辅导活动主题的确定需要教师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与之相关的因素。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其实是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在某一时刻、某一情况下对自己的看法,是和其他时候、其他情况下对自己的看法有关的,即现在、过去和将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人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在时间上和情境上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个体在自我社会经验过程和社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体稳定而有倾向性的对己、对人、对事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决定了是否能够构建一个健全的自我和健全的人格。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3个维度下的剖析自我意识来确定主题: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主体对自己身体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和行为等的意识。从这个维度可以延伸出来的主题有《我的自画像》,可以让学生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等方面来分析和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等;《分析我的气质类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4种气质类型或者通过“艾森克人格测验”或“凯尔西气质测试”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倾向,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不同气质类型的优缺点,也为不断完善自己提供参考;《认识我自己》,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自我有3条渠道,一是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人在社会与他人交往,他人就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与他人交往是获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自己。当然对于他人的评价也要客观、理智地看待。二是从我与事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通过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认识自己,一个能够从自己成败经验中获得自我意识的人,他才更有成功的希望。三是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要想认识自己,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积极地去面对并提升自己;《看乔韩窗口里的自己》,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约瑟夫·鲁夫特和哈灵顿·英厄姆)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同时把每个人的自我分为4个部分,即“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未知的自我”,通过给学生分析乔韩窗口使他们认识到应该善于与自己信任的好朋友分享秘密的自我,这样可以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从而使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客观。

从构成成分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这三种成分分别对应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社会地位、价值的自我定位。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达到自己理想状态和期许所产生的“是否接受并喜欢自己”、“能否悦纳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自我体验可以表现为自尊、自信、自爱、自大、自卑、自怜等状态。自我调节,是个体结合自我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它主要回答“我能否积极、有效地控制自己?”“我能否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等这样的问题。从这个维度可以延伸出来的主题有《悦纳我自己》,一个人自信的最基础的源泉是能够接受一个当下的最真实的和全面的自我,当然这个自我肯定既包括优点和长处,也包括缺点和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优点与缺点,成功与失败。二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接受程度不以自己是否做错事而改变或动摇,也就是说不轻易地妄自菲薄或自我否定。三是喜欢自己,能够肯定自我价值,有愉快感和满足感;《大声说出“我能行”》,自信会给人的发展带来积极正能量,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它也是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和重要的精神支柱,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和任务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肯定自我价值、自我尊重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善于说出并真正做到“我能行”,会令他们有更足的自信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挑战,信心十足地面对生活;《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宇宙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正所谓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每个个体都一定有自身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坚信自己的潜能,坚信自我是一个美丽的存在,并善于大方、自信地展示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做最好的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极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出奇迹。成功心理和积极心态的核心便是自信主动意识,或者称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自信意识的来源和成果便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消极心理暗示也是消极心态和自卑意识的源泉之一。让学生懂得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如语言暗示、表情暗示、动作暗示、行为暗示等,并鼓励他们将积极暗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时间久了,这种积极思维和暗示便会进入人的潜意识,会给个体带来无尽的能量。

从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现实的自我、投射的自我、理想的自我。现实的自我也称现实我,是指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下实际状况的评估。投射的自我也称镜中我,是指个体想象中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想象在他人心目中自我的形象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理想的自我也称理想我,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即个体自我发展的目标,它虽非现实,但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和心理,是个体行为的动力和参照系。从这个维度延伸出来的主题有《理性分析理想的自我》,每个人都有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而且这两者应该是有机统一且有一个平衡状态,理想自我是指个体期待中的自我是怎样的,或者说我希望、我期待我是什么样的人,凸显了自我定位的标准、目标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时是有冲突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时难以弥补或很难弥补,有时也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逐步靠近理想自我状态,因此引导学生如何客观、理性地定位和分析理想自我很重要,使他们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去提升和达成;《镜中我》,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有些人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这种倾向是不可取的,它往往导致个体过度看重别人的评判,从而变得小心翼翼甚至谨小慎微,或者造成对自我认知的片面。当然也不要造成另一种极端,即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也容易造成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或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造成自我认知的片面而不利于自我发展;《现实我的魅力》,现实我是指个体目前生活中自我的真实情况和特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也包括目前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引导学生能够面对和客观分析现实自我,并善于找到现实自我的魅力,同时有信心去展示现实我的风采;《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杨德芬著的一本畅销书。我们可以将它延伸出一个相关的主题,设计成一节心理活动课,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未知的更优秀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为了遇到这个未知的自己,当下的自我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等。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深入思考更多关于自我的问题,而这个追寻更好的、自己的心灵旅程对于学生成长来讲是很重要的,当然也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敢于想象一个更好的自己才有可能真的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总之,心理活动课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从宏观层面看,应当考查活动的主题是不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在面对或即将面临的人生问题,有没有辅导价值,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条件是否允许。从微观层面看,应当考查某个具体活动的主题是否鲜明生动,有无操作价值,可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确定主题时切忌过大、过空,而应该是落脚点明确、清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针对学生哪个方面的辅导专题,同时,主题明确也有利于活动目标的实现,毕竟一节心理辅导课,45分钟的时间如果能让学生在某个点上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和收获,就是较为成功的一节课了。 5SofqAQaYVlY8c6Oq/iEVUWtyncNHH3HMqPESuZb4wS5zBR/xMh45uw2T0Dyfa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