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活动设计四 管理好时间财富

一、活动背景

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由于高中阶段课程数量和难度的增加,许多学生开始困惑于时间的不够用,以致长期陷入“今天的事情明天做”的恶性循环中。究其原因,是学生不重视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完成学习任务不注重计划性和持续性,就时间的重要性而言,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认识到,所以在高中阶段,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真正缺乏的不是对时间价值的认识,更多的是苦于寻找不到高效率利用管理时间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以设计和施教的。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形成主要受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的影响。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态度和观念。时间监控感是指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能力估计。本节课从上述影响因素入手,设置“生命量尺”的体验活动,促使学生体验学习时间的短暂,通过时间馅饼和分身手术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时间监控的计划与优先级的确定。

时间管理是学习心理主题中比较重要又相对枯燥的部分,学生常因其内容的“说教性”而表现出厌烦情绪,为此,本节课尽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促使学生体验相关知识内容,力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二、活动目标

1.促使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性,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深入理解时间的价值。

2.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计划”与“事件的优先级”来管理时间。

辅导重点:学会分析自己的时间管理问题以及学会任务优先级的确定。辅导时间:30分钟;辅导准备:课件、生命量尺、时间管理表(我的一天)。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猜谜语

1.教师导入

假设你有一个账号,这个账号每天进账86400元,每年进账31536000元,每晚12点进账消失,每年元旦后结算扣除。

——打一词语,两个字

谜底是什么?时间。

恭喜你,答对了!我注意到刚才在我播放这个谜语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在感慨,要是每天有那么多钱、那么多财富就好了。那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每天确实拥有这么多的财富?如果我们把元换成是秒,这些财富不都是我们的了吗?!

我们有了钱要投资要存起来,这些都是对金钱的管理,以便让钱更多。那么面对这么一大笔财富我们要不要管理呢?(要)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财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生命量尺、实验体悟

教师:作为高中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在管理时间之前先来体验一下有多少时间可供我们学习。现在每人拿起桌上的纸条,我们来制作一个生命量尺,把它平均分成10份,写上10、20、30、…、100。假如我们的生命就是手中这个纸条。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到100岁,这样的一段生命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漫长的。

(1)现在请你剪去从60岁开始往后的这一段属于我们退休的年龄。(动手剪)把这段时光放在桌子上。我们发现生命量尺变短了。

(2)请同学们再剪去从30岁开始属于我们工作的时间。(动手剪)把这段时光放在桌子上。生命量尺变得更短了。

(3)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有点舍不得了。今年我们已经是高一学生十六七岁了,剪掉这部分已经过去的学习时间。

(4)请去掉睡觉、上厕所、吃饭、聊天、走神,以及不知道干了些什么事情的时间。

请将你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量尺相对照,你想说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原来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与漫长的人生相比,它少得可怜。

【设计意图】感知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激发其管理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动机,同时也澄清了学习的目的。

(二)主题活动

活动一 :我的时间馅饼。

(1)回忆在过去的3天内自己所做的活动,睡觉、吃饭等除外。

(2)估计各项活动的百分比。

(3)根据百分比将上述活动填入时间馅饼中。

例如:

想一想:

1.对自己的时间安排满意吗?理由是什么?

2.哪一部分占的时间最多?

3.哪一部分的时间是可以增加的?

4.哪一部分的时间是可以减少的?

5.哪一部分的时间是可有可无的?

故事分享: 在一次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空瓶子,然后往里面装满鹅卵石,问在座的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都回答满了。教授又拿出一些小石子装到了瓶子里,摇了摇又装进去一些,这时他又问学生满了吗?学生回答满了。教授说你们继续看。他又拿出一袋细沙子,倒了进去,当他再问学生的时候,没有人回答了。最后教授拿出一瓶水,倒进了看上去已经被鹅卵石、小石子、沙子填得满满的瓶子里,水仍然没有溢出来。教授问全班的学生从这个实验中你们得到什么启示。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教授说:“你说得很对,但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你不先把最大的鹅卵石装进去,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把它装进去了。”学生恍然大悟。这就好像是在生活中,每天我们都有很多的事情等着去处理,如果你分不清主次,分不清优先顺序,用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结果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去做,不得不去事后补救,永远都在做时间的救火队员。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面临许多事情,常常会让我们不知所措。而事实上,事情总有轻重缓急,根据活动的重要程度、完成的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把活动分为4类。

生活分类表

(1)请同学将时间馅饼里的活动分别归入这个表格。

(2)讨论如何安排这4类事情,做个管理时间的高手?

总结:

1.做事有计划——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

2.懂得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懂得做先做的事。

3.重要的事重点对待——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做。

4.事不能拖拉——今天能做的事今天做。

【设计意图】明确自己时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体验处理事情的计划性,学会任务优先级的确定。

(三)学以致用

活动二: 案例分析——我的苦恼

1.情境展现

我叫王明,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又是校学生会的干部,还是课题研究小组的骨干,平时总是需要面对许多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比如星期一下午,我刚走进校门,便碰到我的好朋友对我说:“今天16:35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体育杂志吧。”刚到班级又看见黑板上写着“今天16:30~17:20学校进行‘英语演讲比赛预赛’”。我这才想起自己是班里的参赛选手之一。

这时门外突然一个学生会的干部找上来说,团委李老师让我今天16:40召集高一年级全体学习委员开会,商量明天演讲比赛的事情。刚坐到位子上,课题组的组长跑进来对我说:“今天16:35我们课题小组成员碰个头,商量一下周六研究性学习的事,你可有主要任务啊。”组长刚走,物理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16:30奥赛辅导的同学到物理实验室讲评昨天的试卷,只有王明等几个同学得了满分。”哎,今天怎么这么多事情都凑到一起了啊,我该怎么办呢?……

2.信息提炼

今天16:30~17:20要做的事情:

(1)16:30物理奥赛讲评,自己得了满分。

(2)16:30~17:20学校英语演讲预赛,班级参赛选手之一。

(3)16:35去图书馆看体育杂志。

(4)16:35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自己承担主要任务。

(5)16:40召集学习委员开会,关于明天演讲比赛的事情。

(四)结束

欣赏:配乐朗诵《匆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四、效果与反思

时间管理是学习心理辅导主题中比较重要又相对枯燥的部分,学生常因其内容的“说教性”而表现出厌烦情绪。本节课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生命量尺的制作和应用,确实帮助学生体验了学习时间的短暂,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管理时间的动机,提高了辅导的实效性。

此外,真正管理好时间,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是一堂课就能真正实现的,需要老师在今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及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本设计由烟台一中 蔡娅丽老师提供)

点评:

时间管理倾向包含时间价值感、时间的自我监控感和自我效能感。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明显地表现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时间是一种重要资源,一天24小时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时间管理的不同,时间可以使一个人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终身一无所成。有效的管理时间,使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是延长了生命。而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本节课的选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管理好时间财富”对高中生的成长、成才很有意义。

活动紧扣主题,富于创意,能吸引学生参与投入,是本案例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以谜语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生命量尺、实验体悟”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生命量尺、并让学生剪掉的活动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理解时间的价值,这是时间管理的基础,是朝向高效利用时间行动的动力;“我的时间馅饼”引导学生对自我时间管理进行反思,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现状,而“故事分享”则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时间管理策略,学习并运用“计划”与“事件的优先级确定”策略;在“学以致用”环节中,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了如何运用“信息提炼”、“计划”、“事件的优先级确定”来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本节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教学环节自然流畅。

改进建议:一是在“学以致用”环节中,老师出示了案例后,接着进行信息提炼、重要性排序及要做的事情,直接展示了处理这件事情的“标准答案”。其实每个人对事情重要性的排序不一定一致,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信息提炼、将重要性排序并说明理由,这样答案可能不唯一,但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学生会更积极地思考,主动投入。二是最后的结束部分,如果能以怎样更好地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名言警句,更能激励学生行动,深化主题;而散文《匆匆》片段,强调的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珍贵,还是在“知”的层面上。 vZrsTxQRG8wXHkS5NyPbgDv1u3cTEj/NU1C3AOQiTcWaslwfqyGJxwu074cx2l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