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活动背景
初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情感脆弱,情绪波动比较大,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发现很多同学出现学习困难、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理想的现象,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绝大多数同学在学习时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专注的能力。
对我校初二五百多名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39.7%的同学在一节课中能坚持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大部分只能坚持15~30分钟。近八成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有时走神”。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其专注能力,是我们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专注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使学生学会专注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事先编排好一个情景短剧,安排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
2.把全班学生每四个人划分一个活动小组,确定小组长。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实施
1.热身游戏——three up
游戏规则:在规定时间3分钟内,全班同学从1开始由左至右站起来报数,轮到数字中带有3(3,13…)或是数字为3的倍数(3,6…)时,该位同学必须立刻起立拍手且不可说出此数字。若中途出错,下一位同学需要改正前一位同学的错误,然后继续报数。
小组讨论回答: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游戏——three up,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游戏结果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专注的重要性,引出“专注”这个主题。
2.寻根究底
问题1 :列举自己可以持续专注45分钟以上的活动。
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列举的大部分是看电视、听音乐、打牌、下象棋、上网、玩游戏、打球……)
问题2: 反思自己课堂出现不专注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并回答。
(归纳学生的问题主要有:A.与授课老师的关系疏远甚至有敌意;B.身体疲乏、睡眠不足;C.负面情绪,太大的压力;D.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我发现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学生不到1/3。让学生在活动中觉察影响自己专注力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训练自己掌握专注的方法做铺垫。
3.训练大本营
(1)舒尔特方格法: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①训练规则:
舒尔特方格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1cm×1cm的25个方格(注意:方格必须是这个尺寸),格子内任意填写上1~25个阿拉伯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并大声读出。
学生两人一小组,测试者在一旁记录所用的时间。被测者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说明其注意力水平越高。能到达16 " 以上为优良,26 " 属于中等水平,36 " 则问题较大。
②训练注意事项:
眼睛距表30~35cm,视点自然放在表的中心;在所有字符全部清晰入目的前提下,按顺序(应先熟悉原文顺序)找全所有字符,注意不要顾此失彼,因找一个字符而对其他字符视而不见。
学生在最初训练时,达不到标准是很正常的,开始时我引导学生从9格开始练起,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可逐渐增加难度。视野较宽、注意力参数较高的学生,可以从25格开始练习。如果有兴趣可继续提高练习的难度,还可以自己制作36格、49格、64格、81格的表。
(2)学生交流活动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训练活动中获得的感受,适时引导,继而让学生感悟。
(3)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成绩能到达16 " 以上为优良,训练成绩多数是名列前茅,26 " 属于中等水平,班级排名多数在中游或偏下,36 " 则问题较大,测验会呈现不合格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设计采用了舒尔特训练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略的训练方法,普遍用于飞行员、航天员的训练,这也是训练学生专注力的比较有效的方法。该心理训练系统可有效地改善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症状,明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在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力,又对自己的专注水平有了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让学生巩固集中专注力的方法,我紧接着又设计了“实战大演练”这一环节。
4.实战大演练
(1)情景剧表演《小明的一节课》
在自习课上,小明很晚才从外面懒洋洋地走进教室,在书堆里漫无目的地东翻西看,一会儿又痴痴地望着窗外,冷不丁把同桌的本子抢了过来,在自己的作业本上随手画了几笔,又随口哼起了小曲,趴在桌子上直至下课铃响。
(2)“金点子”大汇集
小明如何才能专注于学习?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①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金点子。
②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所列点子,汇总如下:
A.开始学习就全身心投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B.上课盯着老师看、圈记关键词、主动回答问题。
C.每科找一个学习对手,赶超他(她)。
……
(3)为小明制作攻克“分心”小卡片
同学们,根据今天我们总结的方法,帮帮小明吧!也为了自勉,每人做一张攻克“分心”的小卡片送给小明。
……
(4)分享卡片内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团队互助,通过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分享解决分心实现专注的办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专注方法的掌握,提升自己的专注能力。
5.分享收获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收获吗?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6.课后作业:聚焦训练
让学生选择一件熟悉的简单物体作为目标,如钢笔、铅笔或书等。(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牌号、标题或刻印在上面的其他东西上。)选定之后,闭上眼睛,尽量想象这个东西达几分钟。当与之相关的东西溜进头脑时,做好时间记录!
在你集中精力想铅笔时,你可能会想到拿着铅笔的手或印在铅笔上的字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你的思想已偏离了铅笔本身,没有按要求的那样坚持在铅笔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自我训练,不断进步。
四、效果与反思
课后我对此课进行了反思,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有经历、有收获。总体感觉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基本达到,但在教学环节与细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环节设计应再精炼些,让学生在专注方法上体会再多些。
(本设计由莱阳市古柳中心初级中学 宋良民老师提供)
点评: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注意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机能,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各种认知活动得以展开的基本背景。没有这个背景,就无法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业也难以完成。这个背景的健全,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前提条件。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很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学习不够专心,容易开小差,不能合理地支配时间,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网络、电视的新奇刺激造成的反差,易使学生对学科课程缺乏兴趣。尽管每个初中生的注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但是,在不良的注意品质中,注意的稳定性不良是初中生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宋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注意品质的关键症结,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优化初中生的注意稳定性品质,培养初中生拥有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仅有助于学业成绩提高,更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个主题具有适切性和教学示范性双重意义。
活动充分、体验深刻是该案例的突出特点。热身游戏快捷的将学生带入“专注”的体验中,“专注45分钟活动”调查与“课堂不专注现象”反思,学生形成内在自我的冲撞,既发现专注力的潜能,又省察自己在学习方面专注不足,为下一个环节的训练活动激发动机,铺垫蓄势。第三个环节是活动重点,充分发挥舒尔特方格训练功能,三次活动的成绩比较,增强了学生对专注能力的控制感,同时掌握提高专注力的方法。活动之后的体验感悟也是内化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效果最终应落实在学生个体行为的自我改变上,初二学生已形成了自我概念,具备了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建议“实战大演练”回到学生自身,回应第二个环节反思出的自己不专注的表现及原因,解决自己学习不专注的问题。“金点子卡片”可以用作同组内相互帮助。课后训练延伸,可将专注力训练与学习活动结合,进行自我监控,记录自习或听课走神等不专注的行为次数,比前次减少可以自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