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活动课程领域判断一个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质量水平,至少包括4个维度:一是活动选题的真切度,二是全体参与的广泛度,三是过程体验的深刻度,四是活动效果的有效度。
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评价的重心是学生自身经验的变化,包括信心、情感、意志和行为。参照以上评价标准,我们认为可以从对学生状况的评价、活动设计的评价、教师的自我反思3个方面来考虑。
(一)对学生状况的评价
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是否认真参与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分担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活动中是否不怕困难、有合作精神。二是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积极的自我形象建立,主要考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变化,主要考察学习策略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极动机态度的确立。三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心理健康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在一节课活动结束后,应进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描述性的自我反思。一系列活动结束后,特别是一学期或跨学期的活动,在学期结束时,应进行终结性评价,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和教师评价结合进行。
(二)活动设计的评价
一是对活动主题和目标的评价。主题目标是否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阶段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主题目标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同而主动积极参与。二是对活动环节安排设计的评价,各阶段活动内容是否既紧密切合主题,又体现出综合与开放的特点,每一阶段的环节设计活动是否生动有趣,富于教育内涵。
(三)教师的自我反思
本专题活动效果评价,特别看重学生的体验感悟、自我探索的同时,还特别看重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水平。教师能从主题确定、活动设计中,从实施过程学生的表现和心理记录,自己的参与、引导调控中,发现教育契机,总结积累教育经验,提升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与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