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古代“惧内”的名人趣事

《醒世姻缘传》中,晁源托生为狄希陈后备受“家暴”,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也有不少惧内的名人趣事一直流传至今,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惧内的名人趣事吧。

1. 专诸

“惧内”一词也始于专诸。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代,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

2. 王导

王导

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官居宰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相传他曾背着老婆养了个小妾。有一天被老婆发现了,赶来兴师问罪。正在与人高谈阔论的王导,得知老婆前来,赶紧飞快地赶着牛车逃跑。牛车自然无法跑得很快,王宰相很着急,麈尾也当了鞭子用,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牛屁股够着很费劲,很是让王导着急,弄得旁边的人哭笑不得。

3. 隋文帝

隋文帝

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极富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平时杨坚对之十分惧怕。当时有个叛臣叫尉迟迥,他有个孙女非常漂亮,杨坚偷偷临幸之,独孤氏知道大怒,派人杀了这个小美女。杨坚见心上人死去,无比悲愤,于是单骑从御花园奔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却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第二天开始,又乖乖地听皇后的话,不敢造次。

4. 房玄龄

房玄龄

据说唐朝宰相房玄龄很是惧内,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很为房玄龄抱不平,于是故意赐给他几个美姬,房玄龄自然不敢接受,唐太宗就让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也是无果。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马赐房夫人鸩酒并对她说若是同意纳妾则一切无事,若不同意的话必须饮下毒酒,房夫人二话不说,将毒酒接过来,一口饮下,唐太宗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况玄龄。”并告诉她这不是毒酒而是醋。现在将嫉妒说成“吃醋”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5. 陈季常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北宋文人叫陈季常,他自称龙丘先生,喜好宾客,蓄纳声妓。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他的好友诗人苏东坡给陈季常写了首打油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地心茫然。”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子即指柳氏,后来使用“河东狮吼”四字来形容妻子凶悍。《跪池》是《狮吼记》中一折,讲的便是柳氏的故事。一天,苏东坡邀陈季常春游,柳氏担心他与妓女鬼混,不准他去。陈作了保证,如有妓女愿受罚打,柳氏才答应。后来柳氏打听到,果然有妓女陪他们游逛,回来便要打他。陈怕挨打,经苦苦哀求,改为在池边罚跪。苏东坡来访,看到陈季常这副样子,认为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耻辱,用些大道理责怪柳氏,两人争吵起来。柳氏觉得苏东坡唆使其夫携妓游,又来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赶出去了。“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一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6. 戚继光

以“戚家军”闻名于世的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威震东南,战功卓著,但是对老婆非常惧怕。其部下皆不平,纷纷表示要为领导教训一下他老婆。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其妻来到营账,见了戚继光手执利刃的杀气,丝毫无恐惧之色,反而目光威严,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又有一次,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极力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当时其妻午睡刚醒,戚继光拿着宝剑大声喊,其妻立马怒吼道:“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仓忙应答道:“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所以才高声叫唤。”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7. 索额图

索额图

康熙年间的宰相索额图极其怕老婆。一天,高士奇见索额图没来议事,就知道他家里又出事了,赶紧派了个使者去叫他。那使者来到索府,却见宰相夫人拿着鸡毛撢子趴在地上对着床底大叫:“你出不出来?”当朝宰相在床下大叫:“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使者暗笑,忙喊:“索相,皇上召您入宫议事。”却见索额图从床下爬了出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对老婆说:“哼,有皇上给我做主,难道我还怕你不成?” 4LKHGJaU5476TEsBm/4NE494qjkSJNuDfsCLmFgGTi5cL1jm5sc86HWRqE2EXmg9

文艺邂逅一场经典
豆瓣小组:
经典阅读公社
cell cell
想了解更多
中国古典礼仪文化,
关注“掌阅公版”
官方微博: @ 掌阅公版
官方微信:
掌阅 iRead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