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禅宗经典

1. 《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2. 《圆觉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3. 《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4. 《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5.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是佛教经典。亦称《大本涅槃经》或《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全经分寿命、金刚身、名字功德、如来性、一切大众所问、现病、圣行、梵行、婴儿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狮子吼菩萨、迦叶菩萨、憍陈如等13品,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

其理论与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义理颇有契合之处,与《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经还常常引用《华严经》的某些义理,两者思想相通。经中还引用佛陀所说:“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这反映了笈多王朝复兴婆罗门教、排斥佛教的历史背景。

6. 《楞伽经》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7.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8.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大宝积经》在中国佛教界,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与《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组成中国佛教史上所称的五大部。 ZcMnAXPdA+d6OTcn+xlrIIg3l3d+f5E0AYpADsIFqLzqTN4ZajOESAyoavj/1arn

文艺邂逅一场经典
豆瓣小组:
经典阅读公社
cell cell
想了解更多
中国古典礼仪文化,
关注“掌阅公版”
官方微博: @ 掌阅公版
官方微信:
掌阅 iRead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