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慧品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 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 ,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 ,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 ,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 宴坐 林中,却被维摩诰 诃。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禅定是智慧的根本,智慧是禅定的功用,就在智慧显现的时候,定存在于慧中。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定才能发慧,或先慧才能入定这种分别的话。持这种见解,就表示法有两种相状。嘴上说着善语,心中没有善意,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称,却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与口都是善的,内与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开悟,自我修持,不在于争执名相;如果执著于争执定、慧孰先孰后,那就和痴迷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断除胜负之心,必将增长我执法执,自我无法超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

善知识!定慧就像什么呢?就像灯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称虽然有两个,本质本来就是同一个。定和慧也是如此。”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现本心就是佛的处所,直现本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心中进行谄媚邪曲,口中却说直心。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著。愚迷的人执著法相,执著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是障碍修道的。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为何反生滞碍呢?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著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

善知识!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著,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 。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 而不动。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正教本来没有顿渐的分别,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的不同。愚迷的人渐次修行,觉悟的人顿然契悟。如果能够识得自己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顿悟渐悟只是权且设立的假名而已”。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佛祖以来,一直是首先立无念为宗旨,以无相为本体,以无住为本根。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状;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著于念;所谓无住,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会想到报复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如果对于过去、现在、将来的心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作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相续毫不执著,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就叫作无相。能离于一切相,则自性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

善知识!在世界万事万物中不被浸染,叫做无念。在自己心念上,时常超离一切一切事物现象,不在所遇到的事物现象上生执著心。但是,如执著于什么也不想,心念除去灭尽,一念断绝就是死,以为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再去受生,这是极大的错误,参学佛道的人应该仔细思维!如果不认识佛法大意,自己错了还罢了,却又再误导他人;自己愚迷不见真理,又毁谤佛经。所以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什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心念和佛性相一的自我本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如果真如不是自我本具,那么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真如不被外在一切事物现象所浸染,真如本性就是永恒自在的。所以《净名经》说:真如佛性能够正确地了知各种事物和现象,在根本上是没有生灭,不会动摇的。 FGuvFGhwqPv3pORFAqYAIfulpxpnIrvOL+wZdvzk30bGubWwwNXI7JiU1KAOAO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