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2)
。
野竹分青霭
(3)
,飞泉挂碧峰
(4)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 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市。
(2) 时,常常。这里的“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不闻钟”暗示道士外出。
(3) 分,分开,冲破。青霭,青色的云气,暗指天色已晚。
(4) 飞泉,指瀑布。
此诗大约作于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之时。全诗共有八句,写访友“不遇”。前六句在往“访”中写景,景色秀美;末两句转而抒情,怅惘“不遇”,情致婉转。全诗“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吴大受《诗筏》)。可见艺术构思巧妙非常。王夫之评价此诗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道出了此诗不尽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