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 〔1〕 ,以时入之,以共粢盛 〔2〕 。
【注释】
〔1〕帅其属而耕耨(nòu)王藉:其属,郑《注》曰:“府、史、胥、徒也。”耨,除草。藉,谓王的藉田,名义为王亲耕而实则借民力耕种的田地,其收获物主要用于祭祀。藉,借也,谓借民力。
〔2〕粢盛(zīchénɡ):郑《注》曰:“祭祀所用谷也。”阮校曰:“《疏》云‘六谷曰粢,在器曰盛,以共祭祀,故云粢盛’。”粢盛:装在容器里供祭祀用的谷物。
【译文】
甸师掌管率领他的下属耕种王的藉田,按时交纳农产品,以保证供给王祭祀所需的谷物。
2.祭祀,共萧、茅 〔1〕 ,共野果蓏之荐 〔2〕 。
【注释】
〔1〕萧、茅:萧,即香蒿,祭祀时用以烧取香气。据《礼记·郊特牲》说,周人崇尚用气味祭祀,故烧“萧合黍稷”,使“臭(气味)阳达于墙屋。”茅,菁茅。据王应电说,此为白茅。香蒿、白茅皆祭祀用品。郑《注》曰:“以共祭之苴,亦以缩酒。苴以藉祭。缩酒,泲(jǐ,过滤)酒也。”则祭祀中茅的作用有二:一、用以缩酒,即祭祀时将一束菁茅立起置于神位前,浇酒茅上使顺茅渗入地中,如同神饮;二、作祭品的衬垫物,即把茅铺在神位前地上,再把祭品放在茅上以祭,即“藉祭”。
〔2〕果蓏(luǒ):果、瓜。树上结的称果,地上结的称瓜。王应电《周礼传》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
【译文】
凡有祭祀,负责供给所需的香蒿和白茅,还负责供给野生的瓜果以备祭献。
3.丧事 〔1〕 ,代王受眚灾 〔2〕 。
【注释】
〔1〕丧事:谓王丧。
〔2〕代王受眚(shěnɡ)灾:眚,灾祸。据郑《注》、贾《疏》说,王祭祀所用谷物,是甸师率属下耕种藉田而提供的。王去世是因神对王所用谷物不满而降下灾祸;甸师要向藉田之神祈祷,表示引咎自责,愿意代替新王承受灾祸,以使继位的新王免于灾祸。其做法为,死王殡后,大祝做移祸于甸师的祷辞,甸师用此祷辞向藉田之神祝祷,表示愿意代王承受灾祸(参见《春官·大祝》注)。
【译文】
王丧,就向藉田之神祈祷,表示引咎自责,愿意代替新王承受灾祸。
4.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 〔1〕 。
【注释】
〔1〕“王之同姓”二句:同姓,谓与王同宗族的兄弟。按,上博简(四)逸诗《多薪》:“兄及弟斯,鲜我二人。……多人多人,莫奴(如)兄弟。……莫奴(如)同生(姓)。……多人多人,莫奴(如)同父母。”可供参考。据贾《疏》,谓王的同姓如犯罪,不在市朝行刑,而到郊野外较隐僻的甸师官府去行刑,以免国人议论其罪行。
【译文】
王的同姓若犯了罪,判决后不在市井热闹处公开执行,而就到甸师的官府去处死或执行刑罚。
5.帅其徒以薪蒸 〔1〕 ,役外、内饔之事 〔2〕 。
【注释】
〔1〕帅其徒以薪蒸:徒,指甸师之徒三百人(参见本篇《叙官》第10节)。薪蒸,即木柴。木柴粗者称薪,细者称蒸。郑《注》曰:“木大曰薪,小曰蒸。”
〔2〕役外、内饔之事:郑《注》曰:“役,为给役也。”按,外、内饔皆掌割烹,故需用薪柴,而役使甸师之徒以供之,甸师与外、内饔为官联。
【译文】
率领徒众用木柴供外饔、内饔使用,作为外饔、内饔役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