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周易参同契》全书的纲领。乾坤门户,在丹道为炉鼎;坎离匡郭,在丹道为药物。
以《易》言之,乾、坤为纯体之卦,乾阳而坤阴,乾、坤错杂,乃生震、坎、艮、巽、离、兑六子卦,合乾、坤父母卦与六子卦,则为《易》之“八经卦”;而《周易》六十四“别卦”,皆由“八经卦”重卦而得。因众卦皆出于乾、坤,故以乾、坤为《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周易参同契》言“乾坤者易之门户”,别有其意。以外丹言之,乾为上釜之鼎,坤为下釜之炉,炉鼎为炼丹之神室;欲炼还丹,先设乾鼎、坤炉为神室,神室既设,变化就会在其中生成,非神室无以成丹,犹如非乾、坤则无以见《易》。乾鼎、坤炉既设,投铅、汞等药物于其中,铅取象于坎,汞取象于离,故经文所说之坎、离是为药物。坎、离药物在乾、坤鼎炉中烹炼,发生种种变化,乃至铅、汞合体,凝而至坚,化成丹宝,是谓变易。以此之故,也可以说,乾、坤为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又,坎为水,离为火,火燃于器外,各种矿金置于器中,得火烹炼,熔而为水,水火气交,然后通达其情,化金水成丹。因坎水、离火二气相互含受,取象城郭之匡方、周正,即所谓“坎离匡郭”。炼丹之时,火性常动,水性常静,静以比轴,动以比毂,其运转犹如车之毂与轴,故又有“运毂正轴”之说。
以内丹言之,人之一身,法天象地,与天地同一阴阳。乾、坤既奠,阴阳自交,乾下交坤而为坎,坤上交乾而为离。就人而言,乾阳为首在上,坤阴为腹在下,丹道所谓坎,可以喻指人身中的精与炁,它关乎人之身与命;其所谓离,可以喻指人之神,它关乎人之心与性,人身之坎、离变化,实指人身当中精、炁、神的变化。坎、离匡郭、相交,喻指人之神、炁相抱、性命双修,丹家谓之“取坎填离”。易学之后天八卦,以坎、离冠首;先天八卦,以乾、坤冠首。丹家以“先天”代表人处于其性、命之真的理想状态,“后天”则喻指人本真之性、命处于异化的状态。坎中之阳填入离中之阴后,坎、离变而为乾、坤,则人可以从所谓的“后天”返回到“先天”。经文中之“毂”,可喻人之身;“轴”,可喻人之心;欲“毂”之运,必正其“轴”;同理,修内丹者,必正其心,方能修其身,从而由“凡”变易成“仙”,由“后天”返回“先天”,此则为丹道之“易”。
乾、坤者①,《易》之门户②,众卦之父母③。坎离匡郭④,运毂正轴⑤。
①乾、坤:狭义地讲,为《周易》开篇起首的两卦,其中,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广义地讲,乾为阳的代表,坤为阴的代表,乾、坤为宇宙天地间阴、阳两气之总称。
②易:狭义指《易经》。广义地讲,则凡宇宙天地间所有的阴阳变化,皆可谓“易”。门户:单扇为门,双扇为户,人之出入,皆从门户,故门户有“枢纽”、“开关”之义。因乾卦之阳爻与坤卦之阴爻相互作用,成《易经》六十四卦,故乾阳、坤阴为《易经》之“门户”、枢纽。引而申之,乾阳、坤阴实乃宇宙天地间所有变化的枢机、门户。《周易参同契》此说,源自《周易·系辞》:“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又:“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③众卦: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乾、坤两卦所生之震、坎、艮、巽、离、兑六子卦。其中,坤得乾之初爻,为长男震卦;得乾之中爻,为中男坎卦;得乾之上爻,为少男艮卦;而乾得坤之初爻,则为长女巽卦;得坤之中爻,为中女离卦;得坤之上爻,为少女兑卦。此说源于《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另一层意思是指乾、坤父母与六子卦,构成《周易》之“八经卦”,“八经卦”为三爻之卦,“八经卦”相互重叠,而有《周易》六十四“别卦”,“别卦”皆六爻之卦,六十四“别卦”,亦皆由乾之阳爻与坤之阴爻所构成,故“众卦”亦可代指整个《周易》六十四“别卦”。父母:此处指乾阳、坤阴。凡《周易》众卦之阳爻,皆得于乾之阳;众卦之阴爻,皆得于坤之阴,故乾阳、坤阴,所以为“众卦之父母”。
④坎、离:狭义地讲,为《周易》上经结尾之两卦,或谓“八经卦”中的坎、离两卦。广义地讲,坎卦阴中有阳,可以取象水、月亮、铅金等;离卦阳中有阴,可以取象火、太阳、流汞等。坎、离,通常被丹道喻为“药物”。匡郭:匡,同“筐”;郭,即城郭。坎,一阳陷在两阴之中;离,一阴陷于两阳之中,坎藏于坤,离藏于乾,犹如筐中藏物,郭中藏城,即所谓“坎离匡郭”。或谓坎、离两卦相抱于外,其内空虚,合内虚与外实而成匡郭之状,如北宋周敦颐“太极图”第二圈之“坎离相抱图”所示。又,《周易参同契》以《周易》乾、坤、坎、离四卦建构了一个宇宙模型,其以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月、离为日,乾天、坤地定上下之位,坎月、离日列东、西之门,乾、坤、坎、离四卦之结构,犹如城市、垣郭之四方匡正;日、月升降于天地之间,循环而无穷,犹如城郭之垣墙首尾相联、贯通,此亦可谓“坎离匡郭”。《周易参同契》于此提出乾、坤、坎、离四正卦之说,其与汉易卦气说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的说法有所不同,开后来宋代图书易学先天、后天之说的先河。从外丹的角度,则坎是铅金,离是流汞,以铅、汞二宝为丹,置于鼎中,上安水,下安火,用水火“匡郭”上下釜,使鼎受水火之气,伏汞为丹。其所谓“匡”为辅之义,“郭”则为鼎器。
⑤毂(ɡǔ):指车轮之心,外实而持辐,内空以受轴。轴:为车下之横木,其两头贯毂而承车之体。坎月、离日于天地间升降,其象如车轴之贯毂以运车轮,一下而一上。此说源出于《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十一章)《周易参同契》认为,乾、坤设位,坎、离成能,欲使坎、离之毂运转不偏、不倚,须得乾、坤之轴居于其正位。
乾为纯阳、象天,坤为纯阴、象地,这两卦实乃《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卦象月,阴中有阳;离卦象日,阳中有阴;坎藏于坤,离藏于乾,犹如筐中藏物、郭中藏城,欲得坎月、离日交替、往来,升降于乾天、坤地之间,应该法车轮运转之理,必正其轴,方能运其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