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则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1) ,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 (2) ,所以终身可行也。

【注释】

(1) 信:真心实意,诚实不欺。《新书·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立身:树立人格。《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2) 恕:宽容。《论语·卫灵公》:“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接物:与人交往。侯方域《壮悔堂记》:“君子之自处也谦,而其接物也恭。”

【译文】

一个“信”字是树立人格的根本,因此做人不能没有信誉;一个“恕”字是与人交往的关键,因此做人终身都应该奉行。

【评析】

这一则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内在地说,做人讲“信”,诚信二字是说只有内心真诚,才能表现为信义,这是根本,人人不可无;一是外在地说,在现实生活中待人接物要讲“恕”,要以宽厚的胸怀对人,对己要严,对人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这应该是人终身遵奉执行的。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是人的基本品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习惯上,诚信连用,《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天道,而不单纯是我们一般意义认为的道德情怀,引申到人道,诚便具有崇高的道德感。又云:“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既是天道,便能生物,不诚则无物。故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由此,我们可理解诚信是很高的精神境界,是天道人道合一的结果,只有这样理解诚信,才能体会到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理解“信”何以可以说是“立身之本”。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道,孟子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恕道即仁道,都是从内在和根本的意义上说的,本则中将恕理解为接人待物之道,是就外在意义而言。但从儒学看,只有内在的完善,才有外在的恕道。由这一则我们可以认识到儒学的内在性特征,所谓内外之别,仅在于由内及外,推己及人,而由此形成儒学的实践性特征。 +FC7tyh8JTcjausLCIUEMXI4FI7L5uHMqQeyIHo8LI22T8BV86PsWe2ga/Afud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