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序

长安二年①,余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②,寻迁左史③,于门下撰起居注④。会转中书舍人⑤,暂停史任,俄兼领其职。今上即位⑥,除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⑦,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属大驾还京⑧,以留后在东都。无几,驿征入京,专知史事⑨,仍迁秘书少监⑩。自惟历事二主(11),从宦两京(12),遍居司籍之曹(13),久处载言之职(14)。昔马融三入东观(15),汉代称荣;张华再典史官(16),晋朝称美。嗟予小子,兼而有之。是用职思其忧,不遑启处(17)。尝以载削余暇(18) , 商榷史篇, 下笔不 休,遂盈筐箧(19)。于是区分类聚,编而次之 。

【注释】

①长安:武则天年号,公元701 — 705年。

②著作佐郎:官名。《旧唐书·职官志》载唐秘书省下设二局:著作局和太史局。著作局设著作郎二人,掌修碑志、祝文、祭文等。著作佐郎为其副职,官阶从六品上。著作局不负史任,故言刘知幾以著作佐郎身份兼修国史。

③寻迁左史:不久升为左史。寻,不久。迁,升迁。左史,古史官

名。从周代开始,即有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 之说。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曾两度将起居郎改名为左史。武则天长安三年( 703 ),刘知幾被升任为左史(起居郎),故云 “ 于门下撰起居注”。

④门下:门下省的简称。唐代中央设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疏奏之事,起居郎(左史)为门下省僚属。起居注:皇帝生活起居和言行的原始记录。周代以左史、右史负责记录,汉代以宫中女史负责,晋代改由著作郎负责,北魏始置起居内史和修起居注,唐代则在门下省设起居郎、于中书省设起居舍人。

⑤会转中书舍人:正赶上按资历升为中书舍人。转,一指调任它职,品秩不变;一指按一定次序升转它职,品秩有变化。刘知幾以左史(起居郎)升任中书舍人,品秩由从六品上升为正五品上。

⑥今上:指唐中宗李显。长安五年( 705 )春正月,张柬之等讨乱,逼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国号,改元神龙。

⑦太子中允、率更令:皆为太子东宫属官。太子中允,职掌为辅助左庶子侍从赞相,驳正启奏,正五品下。率更令,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令等,从四品上。

⑧大驾还京:指唐中宗复位后于次年( 706 )十月由东都洛阳驾还西京长安。

⑨专知史事:专掌史事。知,掌管,主管。

⑩秘书少监:秘书省属官。秘书省专掌国家经籍图书、国史实录,长官为秘书监,秘书少监为其副职,从四品上。

(11)惟:思量,考虑。二主:指武后、中宗。

(12)两京:即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

(13)司籍之曹:掌管文书典籍的机构。刘知幾历任起居郎、中书舍人、著作佐郎、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故有“ 遍居司籍之曹 ” 之说 。

(14)载言之职:指史官之职。

(15)马融三入东观:马融(79 — 166 ), 字季长,东汉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于安帝永初四年(110 ) 拜为校书郎中,在东观典校秘书。因触忤邓太后,遭禁锢。邓太后死后,安帝亲政,诏还郎署。安帝死,北乡侯即位时,融以病去职,为郡功曹。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复拜议郎,重入东观著述。故有“ 三入东观 ” 之说 。事见《后汉书》本传。

(16)张华再典史官:张华(232 — 300 ), 字茂先,魏晋间人,仕魏为佐著作郎。入晋,官至司徒,但仍领著作之职,故云“ 再典史官 ”。事见《晋书》本传。

(17)是用职思其忧,不遑启处:意为身任史职而担心不称职,不敢稍作休息。职,应当,必须。思,通“ 司 ”,职掌,指身任史职。遑,闲暇。启,跪。处,居。

(18)载削:指修撰史书。

(19)箧(qiè ): 箱子。

【译文】

长安二年,我以著作佐郎的身份兼修国史,不久升任左史,在门下省修撰起居注。正赶上按资历升转为中书舍人,便暂时停了修史的职责,接着又兼领修史的职务。当今皇上即位,我被授予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等职,但兼任修史的职责不变。后又碰到皇帝大驾还西京长安,我以留守官员的身份留在东都洛阳。没多久,朝廷以驿马传递征召我入京,专门职掌修史,同时迁转秘书少监。我自思量:在两位君主身边任过职,在两个京城都做过官,掌管文书典籍的机构都呆过,长期担任史官的职务。过去马融三次入东观任职,在汉代被当做荣耀;张华再次担任史官,在晋朝受到赞美。可叹我这样的小子,兼有两人的经历。因此时时担忧自己身任史职而不称职,不敢有时间稍作休息。我曾经用编撰史书的闲暇,探讨史书编撰的相关问题,下笔不能停止,就有了满筐满箱的积累。于是把他们分门别类,编撰成为一书。

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因名曰《白虎通》①。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②,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博采众议,爰定兹名。凡为廿卷,列之如左,合若干言。于时岁次庚戌,景龙四年仲春之月也③。

【注释】

① 《白虎通》:东汉章帝建初四年( 79 ),诏令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作《白虎议奏》。后又命班固撰集其事,成《白虎通义》。《隋书·经籍志》称《白虎通》,《新唐书·艺文志》称《白虎通义》,今存。

②史通子:《汉书·司马迁传》:“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③景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7 — 710年。仲春之月:即二月。

【译文】

当年汉代众多儒生,集中在一起讨论经传的异同,定稿于白虎观,所以书名就叫《白虎通》。我既然在史馆完成此书,所以就以《史通》为书名。而且汉寻找司马迁的后代,封为史通子,由此可知史之称通,由来已久。广采众人的意见,于是定下这个书名。总共二十卷,列其如下,合计若干言。这是庚戌年,即景龙四年二月。 GgbwHs+H39ZtvAd7CpArQBa47yjkWoCBc75NMOdUZI1Ef/L6JLKqOOzAHQTth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