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版序言
正确理解公司治理结构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以“公司治理”冠名的研究机构层出不穷,有关公司治理的学术研讨会、培训班数不胜数,研究公司治理的学术论文、专著和政策报告汗牛充栋,一些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还编制了“公司治理结构指数”,试图对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公司治理质量进行量化排序。在学术界,参与公司治理研究的不仅包括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而且包括金融学家、会计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甚至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文化学者。在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中,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立法和制定公约的重要议题。在产业界,完善公司治理已成为公司董事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公司的董事会成立了“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几乎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代名词,也是在诸如“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这样一些监管机构工作的官员的口头禅,这些机构的法规性文件有相当部分可以划归于“公司治理指引”。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这个20 年前学术界专用的概念,今天已成为大众的日常用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公司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正是通过这种形式,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可以组织在一起,合作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各自的收入。也正是公司这种组织方式,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全人类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没有公司制度,就不会有市场经济,更不会有世界范围的分工合作和经济的全球化。应该说,公司治理问题受到如此普遍的关注和研究,对改进市场经济的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在对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讨论中存在一些普遍的误解。并且,这些误解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由,被用来指导立法和政策实践。结果是,人们所做的努力有时不仅无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甚至适得其反。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把这些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普遍误解归纳为六个方面,并对每一个误解作出评论。当然,我们的讨论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并以中国经济为背景。 Bt+lci8JLxeA2HDTUZZZyURi1lVFUakXeNsI/T/7HRBX3OvtsmuYKoous808PBX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