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误解之六:贪婪与无知

现有文献几乎把公司出现的问题全部归结为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问题。当一个公司出现亏损、破产、特别是丑闻等问题时,人们总是认为激励机制错了,没能有效约束经理人的自私和贪婪。

其实,人们犯错误可能是由于贪婪,也可能是由于无知。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知的一面。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总是有不知道的东西。科学知识可以减少我们的无知,但不能消除我们的无知。许多情况下我们犯错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积极性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是因为我们太无知,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决策。像寻找配偶这样的问题,并不存在激励不足或过度的问题,但许多人仍然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企业家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他们需要在不知道所生产的产品能卖多少价钱的时候就决定为投入品支付多少成本,在对消费者偏好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就投入研发和生产。尽管与常人相比,他们有更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但他们的判断也可能发生错误。对他们的错误予以一定程度的容忍,给他们犯错误的一定空间,是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把他们所有犯的错误都归结于他们的贪婪和自私,然后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使得他们没有机会犯错误,实际上等于否定了企业家精神的存在。

公司治理的激励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假设,即存在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的信息。正是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激励机制变得重要。但无知与信息不对称不同。无知可能意味着没有人知道,而不是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或者,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不是没有积极性而是没有办法传递信息。基于非对称信息设计的激励机制并不改变信息结构,而是以既定的信息结构为前提。我们还需要改变信息结构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的激励机制才能减少我们的无知。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使得企业家有积极性获取知识,有积极性正确地使用和传播知识,而不仅仅是禁止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谋取私利。从这个角度看,现行的一些公司治理的法规可能是不恰当的。比如说,对所谓“内部交易”过于严厉的限制不仅减少了企业家获得信息的积极性,也剥夺了他们传递信息的手段。

以上我们讨论了有关公司治理流行的六个误解,这些误解既存在于理论界,也存在于实践中。所有这些误解的共同特征是表现出对市场机制的不信任和对企业家精神的忽视。这种不信任和忽视,部分是因为流行的经济学理论对市场的误解。在我看来,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远不是对市场经济实际上如何运行的正确描述。新古典经济学的结论和含义来自静态的完全竞争模型,这个静态模型中没有企业家的存在。如果我们想对市场和公司治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提供正确的政策建议,我们必须把企业家纳入基本模型。这方面,奥地利经济学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必须从“经理人中心模型”(manager-centered model) 转向“企业家中心模型”(entrepreneur-centered model) 。我们或许可以借鉴罗尔斯的合约理论方法构建这一模型:在原初状态,无知的面纱使得没有人事前知道自己将在公司中拥有什么特定身份(即每个人有同等的可能性成为企业家、经理人、股东、债权人、雇员),他们将会达成什么样的公司治理协议?

本书以作者自己有关公司治理的理论视角整合了现有公司治理的经济学文献。整体上,我想提供的是一个“企业家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希望能帮助读者对公司治理结构有正确的理解,纠正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

感谢第一版责任编辑金梅女士和第二版责任编辑李文青女士出色的编辑工作。

张维迎

2013 年11 月20 日 GzAlfbEEaQIEopBy6y5oLHUzAzn/xgY8LxuVFjynwAMdSl/ifgCTQfKL/X92qQ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