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三个方面考察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也是这样,我们把它放在这个三维空间里,同时看它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把这个概念当做一个语词,进行所谓字源学(etymology)的考察。你去查韦伯斯特词典,或者美国遗产字典,或是金山词霸,它们会给你字源学的历史和信息。这个字最初从古希腊文,还是从拉丁文、中古英文来的呢?从字源学考察,你便看到了概念史,看到了这个字所包含的各个时代的含义。由此领悟到由这个“字”的生命史所蕴含的问题意识,一个概念要表达什么,在中文还是在外文里,就很不一样。我曾经考察过“经济”这两个字在汉语、日文、近代翻译中,以及在希腊文中的含义(参见汪丁丁《经济原考》),我们能看出来,“经济”二字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包含不同的问题意识,中文的“经济”蕴含了更多的道德意识,而英文就没有这种道德意识。所以任何一个基本概念都有它个体的生命史,概念是活的,有它自己的历程。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考察各个学术传统围绕着这个概念,或者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的问题意识是什么。比如,我们使用“资源配置”这个词的时候,不是在工程学的含义上,而是在经济学传统里面使用资源这个词。所以资源配置一词有它特定的经济学含义、问题意识。

第三个方面,要考察每一位阐释者赋予这个概念的问题意识。比如person这个词在普通的英文中表示一个人,但是在宗教学、神学的传统里,它还有“大写的人”的含义,还有personality的含义,上帝的、位格的含义,等等。应当理解每一位阐释者赋予同一概念的不同的意识。

综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接近一个基本概念,然后把这三个方面分别放在这个三个维度的空间里。任何一个概念,比如说我们谈到的“价值”这个概念,可以被放到“物的秩序”、“精神秩序”和“社会秩序”三个维度中。进而,我们可以追踪这个概念的概念史。我们可以考察从古希腊人一直到斯密之前每一位重要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的阐释,他们赋予“价值”以不同的含义(参见第六讲)。例如,从物的秩序的维度上,价值可以被赋予“物有所值”的意义。比如,我们在超市里买一样东西,往往要估计它在物的维度上的价值。从社会秩序的维度上,价值又与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在精神维度上,价值也有其特定内涵。比如,在“文革”时期,如果你说《毛主席语录》的价值不过两毛五,可能马上会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去游街。那时的价值并不是在“物有所值”的意义上说的,它跑到精神维度上去了,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维度考察这个概念。 nxF29sNFcQMQ6He1mUFvzidc4Ig458Gq0GdM74iM3wMtDptpKcEpiPoYkqnts6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