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经济学抽象方法的说明

雷诺兹在《经济思想史》的讲义里提出这样一种看法:由于人类行为太复杂,社会交往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复杂,所以有必要抽象。抽象的方式有不同,包括模型、类比、隐喻等。通常,在非经济学的学者看来,所有这三类抽象方式都叫做“叙事”。这些叙事是要表达社会与经济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是像科学那样去描述实体,在社会科学里,我们所关注的和要表达的,是实体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像科学家研究的实体那样具有客观性(由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主体间客观性太强,我们可以直接用“客观性”一词),它受到叙事者的价值的影响。我们所持的价值影响我们所相信的确信体系,然后再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建模、我们采纳的理论或者我们讲的故事。

故而,社会成员所持的价值可以受到我们相信和使用的理论、模型或故事的影响。我们所学习、所讲授、所接受的东西,就是我们文化的实质。讲故事是传播价值和文明的机制之一。经济学家是讲故事的人,他们的理论和模型就是参与塑造社会特征的故事。我们从西方老师那里学经济学,看上去使用了和西方人一样的标准教科书,都是哈佛、普林斯顿的老师写的,但在特定的社会语境里,学习的效果会有本质的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叙事的传统叫做“历史叙事”,西方人的叙事传统叫做“科学叙事”。西方人不像中国人这样注重历史。他们按照逻辑或者科学知识的建构把事情展现给你——对西方人,这种展现就有说服力,但这对中国人就未必有说服力。对中国人最有说服力的不是科学话语展现出来的生活方式,而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最能说服人的发言者并不靠雄辩的逻辑,他只是给你讲一段故事,讲某某人是怎样生活的,其他人又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就得到了听讲者的赞同。至于是否合乎理性,中国人通常不加考虑,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区别,这是我们文化的实质。所以东西方的叙事方式是不一样的,它是不同的文明机制造成的,经济学家不能例外,他们也是叙事者,他们的理论和模型受到社会的塑形,同时他们讲的故事也参与塑造社会特征,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tfq0L000qdPGOhWCy/TcoXJqURtkafhDx/KY1dp43ro7gCcPko13euSx5mfbPa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