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识和思想

我们一定要记住知识和思想的不同。知识需要两项条件。(1)科学的话语体系,即共同体内部达成的关于交往所使用的语词的核心含义的共识。例如,“白”,共同体成员以某一足够高的概率知道,不等价于“红”、“黑”、“灰”……等颜色,但随着认知能力的改善,语词的丰富程度和细腻程度都将改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即便是相互之间很熟的共同体成员,他们之间能够区分红、黑、灰等颜色,但随着认识能力的深入,又会出现一些更细致的结构或者拓扑结构,可以发展出新的语汇来,这是一个演化过程。也就是说,语言本身是演化的,科学话语也是演化的,这很重要。(2)主体间客观性的陈述,即蒯因所论的“可观测语句”的集合,即知识必须具有主体间的客观意义,它不仅仅是你的梦幻,还要可重复、可观测,变成其他人可以检验的陈述,这是科学话语的第二个重要条件,用蒯因的“可观测语句”来定义,就是一系列的可观测语句的或者叫“陈述句”的集合。例如,“天鹅是白的”这句话就不符合科学话语的第二个条件,因为它不是可观测的。为了验证天鹅是白的这句话,你活一辈子都不够,因为你要观测所有可能的天鹅,而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只白天鹅”,与上一句差别很小,却很不同,因为“这是一只白天鹅”是可观测的。第二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科学建构或者知识建构不是我们在数学系里证明定理最常用的那种方法,不是反证法。反证法并没有给出建构性的证明,它不是科学,只是数学或者逻辑。所以,知识和思想不同,你到文献里去看一看,体悟一下,你就知道科学的知识或者科学话语要求建构。如果你要对中国1949年以后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一个解释,那你一定要把你的理论建构出来。比如,领导人的实践,中、苏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的形势……你要用可观测的历史记录建构起理论来,然后解释为什么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这叫历史科学,否则你的东西叫史学,不叫科学。这是关于科学我能说的。 u3m8m+V01akUpLoqvjsyqBC/4ZeMpTnyI0vVORs+VTRgzPQxI5YIhQ/NjxEszPx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