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4. 前路初定

时间很快来到1931年。任继愈15岁,该读高中了。

这时候,父亲已经担任了较高的军职,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任继愈得以远赴北平,就读于北平大学附属高中。

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宗真甫,河北人,曾留学法国。因此他的办学思想有点法国风格。他没有把教育的力量放在升学,放在死读书上,而是放在全方位为青少年打好文化基础上,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所高中不分文理科,课程除教育部规定的之外,二年级以后还开设了选修课。教材也不用教育部统编的中学教科书,而是授课老师自行选编,集中在文化基础训练方面。

给任继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所学校招生,并不限于北平本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学校也不限制学生的爱好,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并重。学校的校风强调民主、开放、活跃,不提倡“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之道。

在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之下,任继愈昂首阔步地行走于精神世界的广阔天地,也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文学和哲学的充沛营养。他高中时期的几位国文教员,几乎都是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或哲学系毕业的。

有位教员叫刘伯敭,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给学生选的教材从《左传》、《国语》到孟、荀、老、庄等人的文章。他讲的语文课像文学史,又像哲学史。从他选的教材中,任继愈读过张煦、胡适、梁启超、唐兰、冯友兰等人关于老子年代的讨论,使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有一位教员叫鲁涤平。那时国民党政府要求学校必须有“党义”的课程。鲁老师早年留学日本,喜欢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三民主义课程不重视。他的教学方法和小学时的曹景黄老师有些相似,善于引申开来,把教授“党义”的课堂变成自己发表政见的讲坛,专门攻击“三民主义”。

攻击之前,鲁老师选用“三民主义”中的一段话,指出:“大家听听可笑不可笑?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你看可笑不可笑?”以此来提起学生的兴趣和表明自己轻蔑的态度。这门“党义”课先生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同学们私底下组织读书会,也有参加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的。

良好的治学精神和校园氛围,使得在这里受教育的学生,肯钻研,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后来他们大多出类拔萃,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如著名革命家、作家马识途,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1956年驾机起义的刘善本,等等。

然而遗憾的是,这所中学的寿命太短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侵略中国的图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策划和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并占领沈阳。事变震惊世界,标志着日本将征服中国的计划推进到新阶段。

从1931年到1935年期间,日军一步步加紧侵略华北的计划。学生和教师因不满南京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学生运动连年不断。每次学生游行及宣传活动,总有北平大学附属高中的同学参加,这引起了北平警察对这所学校的注意。恰巧由于北平大学各院校不愿意掏钱办这样的中学,便借故宣布停办,由学生自行转学。

学校创办后的第二年暑假,学生发起了护校运动,留校的学生推举代表,进行新闻发布会,向全国通电,申明不应停办的理由。最后,大家提出,如当局不收回成命,即联合起来,到南京向教育部请愿。根据同学名册,通知家在铁路沿线的同学按规定时间、车次,会齐同去南京。学生的愤怒像潮水,暂时逼退了当权者的气焰。北平大学怕事情闹大,作出了让步,答应以后虽不再招生,但一定让已入校的学生学完毕业。因而这个学校只办了两届,毕业了6个班,总共4年的时间。

任继愈在北平大学附属高中的3年学习生活,对他的性格、阅历和知识的培养历练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所以他常常往家带东西,除了帽子、书包之类,还订了很多报刊,如《儿童世界》、《晨报》、《大公报》给弟弟们。冰心的《寄小读者》一出版,任继愈也赶紧买了寄给弟弟。另一方面,他也在思考,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他推崇老子,爱好哲学,认为哲学是为弱势者呼,老子所提倡的“上善若水”,更能体现一种宽容。而现实中,老师们给他教授了为社会奉献的知识,同学们用行动证明着为社会奉献的信念,这一切都让任继愈决心致力于哲学的研究,想为广大处在动荡飘摇的乱世中的弱势群体找到一条出路。虽然他也明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读哲学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最终还是坚定了信念,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 NClHdBaiLHoTBqFZNUcNFzy1HmVWR9cVnYJQiI2PRW9YsImBhrRgRL84sK9Ti3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