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欧洲

瑞典

Sweden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半部,西边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界与挪威相邻,东北与芬兰接壤,东临波罗的海,西南濒北海,同丹麦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 181 千米,领海12 海里。瑞典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自然地理

瑞典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北欧国家之一。由于纬度比较高,因此冬天的气候十分寒冷。和其他的北欧国家一样,瑞典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为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档案

全称: 瑞典王国

面积: 44.99万平方千米

首都: 斯德哥尔摩

人口: 912万[2007年2月]

民族: 90%为瑞典人,此外还有萨米人、芬兰人、瓦隆人、挪威人、丹麦人、德意志人、犹太人等

语言: 官方语言为瑞典语

货币: 瑞典克郎

主要城市: 斯德哥尔摩、哥德堡、马尔默

丰富的水力资源

瑞典的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湖泊多与河流相通,有些河流水势湍急,形成瀑布,再加上各地河流的水流量因季节变化而不同,更为合理利用各地水力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部山地河流在冬季时因冰雪堆积而水量减少,而在暮春或夏季冰雪融化时便形成汹涌持久的河流。被人们称为“山洪”或“盛夏洪”的吕勒河,水势凶猛,最高流速达到每秒1910立方米。南部的河流在春季时水流量较小,最大流量则发生在秋季。建于19世纪初的哥塔运河是世界工程奇迹之一,该运河穿过几个湖泊,连接瑞典西部的哥德堡和斯德哥尔摩。

瑞典的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瑞典是个美丽的国家

森林之国

瑞典是世界上著名的“森林之国”,森林覆盖率在54%左右,蓄材26.4亿立方米。森林在瑞典素有“绿金”之称,与铁矿和水力并为三大骨干产业。瑞典林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有效管理。国家实行了森林的多种所有制相结合的政策,推动各方面的育林、养林的积极性。在瑞典有大批的林业专门学校,由这些学校培育出合格的林业人才。

维纳恩湖

维纳恩湖是北欧最大的湖泊,总面积5584平方千米,是欧洲的第三大湖。维纳恩湖地处瑞典的西南部,北临克拉尔河,西南是卡特加特海峡,东南部经过190千米的耶塔运河与韦特恩湖相接,并由此通往波罗的海。维纳恩湖水面宽广,景色宜人,湖岸种植着垂柳和鲜花,其中还密布着许多溪流。湖边有许多美丽的18世纪的建筑,使得这里成为北欧人向往的旅游度假胜地。

各具特色的地形区

瑞典地形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那里的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自然资源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瀑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多是起伏平缓的土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瑞典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另外瑞典还有低地湖区和较低高原区,这两种地形也是瑞典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低地湖区有冰川形成的起伏山岭,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景色十分优美;较低高原区海拔多在150米以下,多森林和泥岩层。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瑞典自然资源丰富,在崇山峻岭和丘陵平原区,埋藏着形形色色的矿藏。铁矿、森林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资源,现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36.5亿吨,瑞典是欧洲最大的铁矿出口国。同时,瑞典还是欧洲铀藏量最多的国家,铀矿储量为25万吨~30万吨。每年可利用的水力资源有2014万千瓦,已经开发了81%。此外,瑞典的中部和北部地区还有硫、铜、铅、锌等矿,但是储量不大。

●历史文化

瑞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8 000年前,欧洲大陆冰雪消融,境内开始有居民。1 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瑞典曾一度是一个中立的国家,致力于和平事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涉及经济、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和平等方面,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全世界影响颇大。

露西亚女神节上头顶蜡烛的美丽少女

露西亚女神节是瑞典的传统狂欢节

迎接光明的露西亚女神节

每年的12月13日是瑞典传统的露西亚女神节。相传露西亚女神原为罗马帝国的一位官员夫人,因为信奉基督教而被罗马当局刺瞎了双眼,但是她依然虔诚地向耶稣祈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重见光明。露西亚被瑞典人尊奉为“圣女”。瑞典人传称露西亚在每年的12月30日夜晚降临人间,给人间带来光明。在斯德哥尔摩,这一天太阳直到上午9点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到下午3点时便已早早落下。但是从这一天以后,长夜日渐缩短,白昼日渐延长。所以,每年12月30日这一天瑞典人都满怀喜悦地庆祝露西亚女神为他们送来了光明。这种庆祝活动最开始出现在瑞典西部农村,后来逐渐遍及全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首都斯德哥尔摩又有了一项推选露西亚小姐的庆祝活动。当选的露西亚小姐可以在市政厅接受当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冕的殊荣。这已经成为瑞典露西亚女神节一道亮丽的风景。时至今日,仍长盛不衰。

诺贝尔奖的评选活动

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1833~1896)在遗嘱中规定:诺贝尔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上一年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者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中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1968年,瑞典银行又增加了经济学奖项。诺贝尔奖的评选不受任何国家官方的影响,无论政治方面还是外交方面,评选委员会一概都不理会。各个奖项只颁发给个人,但是和平奖也可以授予某个机构。每年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的颁奖日,除了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颁奖仪式之外,其余奖项的颁奖仪式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建于1911年的市政厅内外均按传统装饰

奉行中立的国家政策

进入20世纪以后,瑞典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依靠丰富的水力资源、发达的交通和高科技,瑞典向现代化社会迅速迈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瑞典在大战期间坚持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残酷激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典继续奉行中立政策,不介入国际间的战争冲突,再一次避免了战争之苦,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后,瑞典加入了联合国,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致力于缓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直到1995年,瑞典才放弃了几十年里一直奉行的中立政策,于1995年1月1日加入了欧洲联盟。

民俗露天博物馆

建于1891年的斯康森博物馆是世界上同类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它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坡上。在这里,游人可以亲身体会17世纪瑞典的生活。博物馆占地30余公顷,共有150幢房舍。这些房舍是从瑞典各地搬迁来的特色建筑:有瑞典南方的草顶木房或者砖房、有北部地区拉普族的圆锥形木屋,还有教堂的尖塔和钟楼。在这里,游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的北欧。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斯德哥尔摩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经常举行各种艺术展览和音乐、戏剧演出。每到仲夏节和露西亚女神节,斯康森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春节

每年4月30日~5月2日,瑞典人民都要庆祝春天的到来,家家户户备下丰盛的餐点,供人们开怀畅饮。节日里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到处灯火通明,人们在涂以红色的木桩上缀满色彩斑斓的花朵和一片片绿叶,大家便围着这象征着春天来临的“五月树”,跳起瑞典的民间舞蹈。另外,还有给大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典礼,有为工人和职员举行的庆贺“五·一”的活动。春节的庆典一般持续三天,最后一天晚上,人们会再度聚会,等待观看日出。

斯康森民俗露天博物馆可以让游人们亲身体会瑞典17世纪的真实生活。

●主要城市

瑞典的城市大多为中小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有的现代建筑林立,有的风光秀美,有的遍布名胜古迹,有的地理位置。这些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中部和海岸线一带。现在,瑞典的城市建设日趋现代化,在中部内地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这些城市注重绿化,市政和商业区面积较小,别墅面积增大,已经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北方威尼斯”——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瑞典的第一大城市,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的交汇处。斯德哥尔摩是一座具有700余年历史的文明古都,在瑞典语中是“木头岛”的意思。斯德哥尔摩被人们称为“北方威尼斯”,城区内水道纵横,大大小小的岛屿由数十座大桥连接在一起。

斯德哥尔摩的“地下城市”规模之大名列世界前茅。瑞典全国的地下建筑达3000万平方米左右,平均每人约3.3平方米。地下城市包括地下铁道、地下机库、地下油库、仓库、电站和军用飞机场等。虽然自从1809年以来,瑞典已经有190多年未曾卷入战争,但是,这些地下建筑在和平时期可以被广泛地使用,一旦发生战争,瑞典所有隐蔽部分和其他地下建筑就可以保护全国的大部分居民。

斯德哥尔摩的交通日益发达

哥德堡是瑞典旅游胜地之一,城市风光秀丽。

西部窗口——哥德堡

哥德堡位于卡特加特海峡的东岸,与丹麦隔海相望,是瑞典与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埠,终年呈现着一片繁华的景象。17世纪的时候,哥德堡发展成为瑞典的商业中心,大批的荷兰商人迁居此地,并展开频繁的贸易活动。直到现在,哥德堡仍然有某些荷兰遗风。今天,在瑞典的经济中,哥德堡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闻名于世的瑞典滚珠轴承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总部均设在该城。哥德堡还是西部地区的文化中心,有著名的哥德堡大学、哥德堡工程学院等。哥德堡也是瑞典旅游胜地之一,城市风光秀丽,并建有国际机场。每年数十万名国外游客云集于此,争睹城中17世纪建造的皇家住宅、1699年建造的旧市政府、18世纪中叶建造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胜古迹。

南部港城马尔默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也是瑞典海军基地和交通枢纽。该城坐落在瑞典最南端,隔厄勒海峡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望,两城相距仅26千米。马尔默市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濒临海洋,为运河环绕的老区;另一部分是向腹地延伸的现代化新区。城市建筑颇具特色,市政府具有荷兰文艺复兴时的建筑风格;圣彼得大教堂是哥特式的建筑。城中还有许多16世纪时的精美建筑物。造船、化学、纺织、制糖、水泥、橡胶等行业尤为发达。对外输出谷物、糖和水泥等。

波罗的海上的古城——维斯比

维斯比是哥得兰岛的首府,地处该岛的西部,濒临波罗的海。由于这里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丹麦与瑞典曾经对这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其间,维斯比几易其主,一直到1645年才重新回到瑞典的手中。这里的建筑大多保持旧日的风采。小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5千米的石灰石构筑的城墙。城内狭长的街道上铺着碎石,其中建于中世纪的教堂就有17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如此完好的旧城实属罕见。所以维斯比今日的行政中心仍设在老城,而繁荣热闹的商业区则多在城外。

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马尔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堡建筑。

维斯比是哥得兰岛的首府

●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瑞典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现在,瑞典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瑞典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量的铁矿石、木材和纸浆的出口,给瑞典政府发展经济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同时,长期奉行的不结盟的中立政策以及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也为瑞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

作为瑞典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瑞典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企业400家左右。埃里克逊、瑞典滚珠轴承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两家企业。瑞典的机械产品的优点在于精密度高、耐用以及工艺水平高,尤以滚珠轴承、冷冻设备等传统产品最为有名,早已蜚声国际市场。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产量占整个工业产量的40%,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产品供出口。出口产品2/3以上销往工业国家,1/3销往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的农业

瑞典原为农业国家,农业生产基本满足国内之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府先后对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性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向机械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方面发展。瑞典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2004年,农、林、牧、渔从业者约8.5万人,约占总就业人数的2%,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其中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自从政府实行对农业的支持性政策以来,瑞典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显著提高,目前瑞典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居西欧国家前列。

瑞典的风力发电。

瑞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4%

铁路运营——人均居欧洲之冠

自1853年~1854年瑞典议会正式批准修建国营铁路以来,瑞典的铁路事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1856年,马尔默至斯德哥尔摩、哥德堡至斯德哥尔摩之间的干线部分开始运行。到1900年全国铁路网总长已达1万千米。1979年,为18666千米。但是,由于公路汽车运输的激烈竞争,瑞典的一些铁路干线的运输量锐减。瑞典的铁路通车里程现为11050千米。尽管如此,瑞典人均铁路运营里程仍居欧洲之冠。 qI37L4q3sTJR0uX3xVfxdQ0wuv32z3WmD5SBqO6xj6t35fFD18ZXLS15rUlTZT7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