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是什么?是意大利的水乡,是吝啬的商人之都,是马可·波罗的故乡,是中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西方通往东方的桥梁……乘坐贡多拉游弋在威尼斯迂回的水道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水粉画中,1500年间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中国人常把威尼斯比作海外江南,都是水绕着城,城伴着水。中国的江南,把小家碧玉的含义诠释得充分到位;而面对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却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仪态万方而又娴静优雅,美若天仙却又柔情似水。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可是为何要把城建在水上呢?据说,威尼斯建城和匈奴的西迁有关。5世纪时,为躲避这个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纷纷逃往海边的小岛和沼泽地,慢慢便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城市。中世纪时,威尼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贸易中心,同时也通过海上贸易积聚了大量财富。
现在的威尼斯虽然不再是世界贸易中心,名声却更加响亮,因为它赢得了亿万游客的心。
贡多拉是威尼斯独有的艺术杰作,也是威尼斯风韵的象征。
被拿破仑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的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如今它更是以地标的姿态成为威尼斯最繁华热闹的一方宝地。广场的名字来源于圣马可大教堂,828年,福音传道者圣马可的遗骨从埃及运抵威尼斯。为了表达对圣者的尊崇,威尼斯人决定建造一座华丽的教堂来供奉。圣马可大教堂的建造花了很长时间,从11世纪开始,直到15世纪才建成。
数百年的建造时间,也正是威尼斯作为城市共和国崛起的时间。这座大教堂融合了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既有拜占廷式的金碧辉煌,哥特式的建筑精神,罗马帝国时期的外观,也有半圆拱的内部构造以及伊斯兰教宫殿式的圆屋顶……展现了威尼斯的开放和与世界融合的观念。
进入教堂,其内部的奢华更让人惊叹不已,这里不像一般的欧洲教堂那样充满宗教的神圣感,却像一座金光闪耀的皇宫。墙壁上的镶嵌画都是《圣经》上的故事,却是金色的。布道坛后的一幅黄金装饰屏,也是金色的,据说这是一名金匠用纯金打造的艺术杰作,上面还镶嵌了宝石。
这里世俗的奢华远远超过宗教的神圣,在这里你可以嗅到当年既崇拜上帝又崇拜金钱的威尼斯商人的铜臭味,真让人不得不对威尼斯商人的富有和对宗教的影响刮目相看,怪不得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要专门写一出《威尼斯商人》来嘲讽一番呢。
在水城威尼斯,桥和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和交通工具,除实用外,也为城市增添了景致,注入了活力。
教堂外的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是威尼斯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这里虽然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却让人感觉自在而闲适,你可以在这里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广场周边是各式各样独具风格的精品店,有专卖威尼斯金饰和玻璃制品的,也有专卖意大利名牌服饰的,橱窗设计绝对一流,不买只看也是一种享受。
圣马可广场上还有一件事不容错过,那就是喂鸽子。威尼斯的鸽子并不怕人,都被游客宠坏了。也难怪,游客来去匆匆,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威尼斯的鸽子整天都忙着吃游客们“奉献”的食物,每一只都肥肥壮壮的,在照片中必然成为镜头的主角。
其实,威尼斯并非完全建在水上,她的一部分也建在陆地上,或者说在露出海面的一些小岛上。整座城市建在大约120个岛屿上,全靠400多座石桥沟通。
一座接着一座的小桥,尽职尽责地联系着各岛的交通。威尼斯的桥和中国江南的桥相同的地方是,它们大多是由石头砌成的,不同的是,江南的桥多了几分随兴,威尼斯的桥精雕细琢,带着浓郁的罗马和意大利风格,与两岸的建筑风格水乳交融。
威尼斯著名古迹叹息桥,横跨在总督府和监狱之间狭窄的府第溪道上空。
这些桥中,最有名的当属“叹息桥”。之所以如此命名,是由于它连接了法庭和牢房,连接了人生中最为感伤的两个地方。叹息桥建于1600年,是一座全封闭的早期巴洛克风格的石桥,它架在总督府与监狱之间的小河上。严格来说,叹息桥有顶子有墙,应该说是一个横跨于窄窄河道上的过道而已。
据说,当犯人在总督府中被审判定罪后,就会经过叹息桥进入地下牢房。所以只要一被带上桥,犯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而从桥这一端走向那一端的时候,对于生的渴望、对于自由的渴望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这也就是叹息桥这个名字的来历。
而中世纪监狱里生活的痛苦,让犯人们更加珍惜这最后的几步路——威尼斯的监狱建在海边,海水有涨有落。落潮时还好,若是涨潮又遇上冬天,犯人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可以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犯人们最后一次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到亲人与阳光时,一声声叹息久久地徘徊在桥上,那沉重的叹息声要比眼泪更令人心碎。如今时光流逝,犯人们自不必再走过这里,但叹息桥的名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随着岁月消失的,是那座桥上曾经走过的人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另一座著名的桥是里阿尔托桥。里阿尔托桥又名商业桥,建于1580年~1592年,可以说它见证了威尼斯作为贸易都市最为繁华的一段历史。如果说那时的威尼斯是欧洲的商业中心,那么里阿尔托桥就是威尼斯的商业中心。它原本是一座木桥,后来因为交通实在繁忙,难负重荷,于是被改建成了石桥。里阿尔托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有7米高,桥中央建有厅阁,两侧店铺林立。远远望去,依稀可以想见它当年繁华喧闹的景象。其实直到今天,即使威尼斯的贸易衰落了,里阿尔托桥一带依旧是威尼斯的商业和购物中心。
一个水城,只有桥是不够的,各种各样的船也是必不可少的。
Gondolas,贡多拉,从小在课本里就看到的船名,已经成了威尼斯的一大特色。贡多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它的制作据说严格而又讲究,必须长11米,宽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至少用黑漆涂抹7遍……而每条贡多拉的乘坐也是有定员的,乘客6人,加船夫1人。如此精细,从中不难看出威尼斯人的精明与细致。
每条贡多拉都是精心装扮过的,月牙形的小船意味着浪漫和风情。细长的黑色船身,扁平的船底,首尾两端尖尖翘起,很适合在狭窄的水巷中穿行。摇橹的船夫大多穿着蓝白条纹的汗衫,干净利落。坐在船上,看着河道两边气势不凡的建筑接近又远离,不时迎面飞来一座座小石桥,中世纪的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情景依稀就在眼前。
贡多拉带着人们经过很多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桥,经过威严高贵的总督府、马可·波罗的故居、黄金宫、鱼市场、歌剧院、佩萨罗宫、阿卡得米亚美术馆……这里的建筑都是18世纪的遗产,看上去有些陈旧,却在陈旧中保留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往昔的风华。几百年前的古建筑倒映在粼粼晃动的河水中,如梦如幻,而小船则划破一个又一个的倒影缓缓而过。
人们在贡多拉上随性观赏这座城市,而搭乘客人的贡多拉也堪称威尼斯最具魅力的一景。正应了那句美丽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穿行在千曲百折、纵横交错的水道里,渐渐地告别了岸上的喧闹,荡漾在水色幽绿的河面上,抬起头,天空湛蓝到无以复加。闭上眼,能够清晰地听见划桨声、水声和隐约从远处飘来的悠扬歌声。阳光轻轻拍肩,暖暖柔柔的,历史、文化和情调被融化在了一起,让人恍惚,慵懒地享受着属于威尼斯的悠闲岁月。
里阿尔托桥有25孔拱廊,单拱跨度28米,高出水面7.5米,是威尼斯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