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Venice
威尼斯

——氤·氳·的·回·忆·

即使已过了海上霸权的年代,威尼斯所展现出来的气势仍旧是独帜一格,颓废与华丽的美感并存。而这片岛屿,就仿佛与世隔绝一般,独自过着属于威尼斯的慵懒岁月。

威尼斯,去过一次的人还想再去,没有去过的人则发誓有生之年必去一次。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座令人憧憬,给人无尽遐想的城市。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水是威尼斯城的灵魂,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赋予威尼斯不朽和灵秀之气。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到了江南的水乡。运河两岸的古老街巷,沐浴在青绿色的河水的爱抚之中,散发着青色的光亮。一道道布满青苔的古老院墙散发着幽幽的气味,那些院墙围着一个个精致的花园庭院,沉浸在淡紫色中,洋溢着幸福和静谧。

朱自清先生对威尼斯情有独钟,把大运河形象地比喻为“大街”,而那几百条小河道就成了“北京小胡同”。贡多拉船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被称做“水上奔驰”。“贡多拉”意味着浪漫和风情,每条“贡多拉”都是精心装扮过的,月牙样儿的小船看上去格外考究,船体是漂亮的黑色,船帮上雕刻有细致而精美的花纹,处处体现了威尼斯人的精致与情趣。摇橹的船夫也很爱修饰自己,蓝白条纹的汗衫是他们的首选。

轻舟随意穿行在“小胡同”里,穿行于设计美妙的桥梁中,荡舟威尼斯,就如进入了欧陆风情油画。威尼斯钟楼、圣马克教堂、水城分界桥以及沿河的古老建筑慢慢掠过眼帘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7座教堂,多半建于14~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湛蓝天空的背景下,橙红、米黄、淡黄、灰白的斑驳墙面透出古老历史的积淀,小窗户被丛丛红色或紫色的鲜花点缀,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彩色画廊。

风景名片

· 地理位置: 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尼托区,由118个小岛组成,有177条运河,350座桥。城市平均水深1.5米。

· 气候特征: 终年都有强烈的海风吹拂,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多雨。

· 面积: 整个城市外形似海豚,面积7.8平方千米。

· 人口: 34.3万人。

· 城市历史: 公元453年,一些农民和渔民为躲避追杀而来到此地,建立起了水上之城。10世纪建立共和国,14世纪前后发展成为那一带最繁忙的港口城市。1797年共和国瓦解。1866年成为意大利的一部分。

· 最佳推介:

时间:7~9月一年一度的贡多拉节、2~3月的冬季狂欢节前后

心情:悠然闲适

旅伴:爱人与朋友

船行之处,处处有桥,几百座各异的桥将威尼斯连接成一个整体。最有名的莫过于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它是连接总督府和监狱的一座封闭式的巴洛克风格的桥。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现在则成了见证爱情的场所,不妨带着自己的爱人再次许下一生的祈愿。

乘坐着“贡多拉”泛舟河上,听着船夫美妙的歌声,远眺光影浮动的建筑,旅游威尼斯是一种美的享受。

水上泛舟,天上浮云,水中光影,一阵阵动人的歌声从远处飘然而至,那是船夫们在一唱一和。岸上人群熙熙攘攘,好在这里拥挤但并不喧嚣,可能是无处不在的水融化了喧嚣,而且威尼斯的别致也会彻底让你觉得即使拥挤又有什么关系。

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里,招手叫一只“贡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夜色中,领略这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轻舟荡漾的水声打破寂静,月色诗意朦胧,神秘宫殿如动感画面,隐约可见如迷宫般的市井街巷里灯火灿烂。两旁皆是些酒吧小店,橱窗花店,热闹非凡。威尼斯此刻颓废与华丽的美感并存,迷离的情调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而这片岛,就仿佛与世隔绝一般,独自过着属于威尼斯的华丽岁月。

威尼斯不单是妩媚,到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了。圣马克方场是威尼斯最华丽庄严的地方。方场三面拜占庭风格建筑上、纪念碑旁飞翔着黄昏时刻寻找归巢的鸽群。圣马克教堂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外形是横直相等的希腊十字形,是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混合的建筑风格,陈列着威尼斯十字军四次东征掠夺来的战利品,可算欧洲最富丽华贵的艺术宝库。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昔曰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它独特的气氛使你沉醉。

中国的江南水乡如果说是小家碧玉,那么威尼斯就多一些大家闺秀的气质,精美的建筑、超凡绝伦的雕塑、红黑相间的贡多拉、优雅安详的鸽子构成了威尼斯古典而浪漫的城市风情。

夜色笼罩下的威尼斯更显得风情万种。

甜蜜标签

1、利亚德桥: 造型为单孔拱桥,用大理石砌成,建于1592年前后,桥长48米,宽22米。它曾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

2、马可·波罗: 世界著名旅行家、商人,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17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和叔叔历尽千辛万苦,耗时四载,终于来到了东方古国——中国。马可·波罗被中国深深吸引,先后游历了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并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9OAsJPyrDrAtJoIrnzZECmFjdO6Z7Xvmgl0VxiKHLlCi+8UdSMEpd4fwhcrge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