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东
北京大学的历史源头在哪里?几乎每逢北大在举行重大校庆庆典时,这个问题都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而这又决不仅仅是一个发思古之幽情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牵涉到如何理解北大传统、历史定位、办学方针、发展战略的大问题。
过去多半认为,讲到这个问题的,只是个别学者偶然提出的个别言论,不值得过于认真。
这一次,为了迎接2008年校庆110周年,我又下了一番工夫,初步清理了一下历史轨迹。我发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像一条缕缕不绝的思想红线,自始至终地贯穿于20世纪北大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至少先后有九位北大人——四位校长、五位学者,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其思想轨迹大体如下:
(一)1918、1925年,蔡元培校长两次讲到:中国古代太学是近代新北大的“高曾祖”;
(二)1925年蒋梦麟代校长判定:本校由国子监改为京师大学堂;
(三)1948年胡适校长提出:北京大学是历代“太学”的正式继承者;
(四)1964年前后,陆平校长提出:继承太学、学习苏联、参考英美是北大三大办学方针;
(五)20世纪60年代和1982年,冯友兰讲: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
(六)1987年,任继愈指出:北大源头应追溯到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开办太学;
(七)20世纪80、90年代,季羡林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提出:北大历史应从国子监创办算起,还可上溯到汉代太学;
(八)1986、1988、1997年,萧超然反复讲:北大源头可直接上溯到代代相传的晋代国子监;
(九)1998年,我提出:北大最初历史源头是公元前124年西汉太学创立,直接源头是古代北京地区的太学和公元947年辽南京太学、1287年元大都国子监。
王东,北京人,1948年生,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成为中国最早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黄楠森先生。1985年毕业留校。1989年破格升为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等职。主要著作有《马克思学新奠基》(2006)、《中华文明论》(2002)、《中华腾飞论》(2001)等,另外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