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独具特色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科学不仅可以分门别类地研究客观现象,还可以把客观现象分为不同水平,从不同的层次分别对其进行研究。例如,天体物理学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这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大自然界的探讨。普通物理学则研究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运动的最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又可以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达。物理学根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的形态的不同又分为许多分支,如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这些都是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对同一自然界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

在生命科学或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中,由于问题本身的极其复杂性,从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与人类行为有关的科学层次性大致体现如下(荆其诚,1990) 〔1〕

社会学

心理学

神经生理学

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

物理学

这些科学都是从不同水平去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它们在研究共同的生命现象中彼此关联、相互印证。生命界的各种现象,从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到生理现象,最后都是生物物理现象和生物化学现象,而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现象又都可归结为物理现象。因为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运动,所以物理学是一切科学最基础的部分。

各门科学虽然相互关联,但不必要求在一个水平上把问题弄清楚之后,才能在另一个水平上开展研究。例如,人们可以从神经生理水平研究人的某一活动,但不一定非要对神经元、神经突触、神经递质等完全清楚之后才能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提出心理学的理论。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对个体行为有了充分理解之后,才能研究人际关系的社会学问题。心理学是处于神经生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科学,应配合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科研究同时并举,以加深对人的理解。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从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可以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在心理学上,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一般是通用的。通常把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看做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系统。通过感觉我们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颜色、明暗、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等;通过知觉我们能认识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一群人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感知到的经验能贮存在头脑中,必要时还能提取出来,这叫记忆。借助感觉系统认识周围世界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它只能使我们认识到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事物。我们了解世界的知识显然不是仅仅由感知觉提供的,我们还能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加工去获取间接的、概括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思维。例如,人们关于基本粒子的知识和遥远的星球的化学成分的知识等,都是借助于思维而获得的。正常成人的思维同言语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用言语把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通过他人的描述,我们能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这就是想像。例如,人们能想像出史前人类社会的生活情景、“外星人”的形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都是为了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认知过程。

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它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或满意或不满意,或愉快或不愉快,还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自卑感等等,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情绪过程就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例如,思维总要经过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试行解答、加以论证等加工程序。又如,憎恨的情绪,总要先认识对象的丑恶品质,从而产生否定它、摒弃它的态度体验。克服困难的意志过程也一样,人总是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出改造这个事物的目标,制定一定的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克服、排除内部和外部的障碍,然后才达到目的的。这当中都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这些心理活动之所以称为心理过程,就因为其心理操作是一步一步进行的,呈明显的动态性。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知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着认知活动。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精神能推动人的认知活动;相反,消极的情感、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人的认知活动。再者,情绪和意志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有时,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这类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状态。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在程序加工过程中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例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但在思维进行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灵感状态、迟疑状态或刻板状态。此外,认知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和注意涣散状态,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和激情状态,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和犹豫状态等等,都是心理状态。通常,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例如,俗话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这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感知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情绪开朗,做事果断……表现为心理上的振奋状态。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相对稳定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也不同于心理特征那样持久、稳定。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例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记得牢,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迟钝;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等等。在个人的知、情、意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而个人的多种心理特征有机整合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在心理学上即是“人格”。

在个人的心理生活中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着的。首先,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没有对环境相互作用的意志行动,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便无由形成,同时也无法表现出来。其次,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心灰意懒的心理状态不仅使人的情绪低落,而且会降低认知和行动的效率;而精神振奋状态不仅使人的情绪高涨,而且也影响认知和行动的效率。又如,在思维过程中不同的思维品质(灵敏性、逻辑性、广阔性等)制约着对问题解决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速度、方向、转换等)。第三,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如果说心理特征是个人稳定的特征,那么心理状态则是相对可变的、流动的。例如说腼腆是稳固的个性特征,尴尬或坦然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某类心理状态(如漫不经心)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也愈来愈长,那么这类心理状态就有可能转化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粗心大意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会影响心理状态的性质。内向、依赖的人受到挫折时多半产生内疚、自责等心理状态,而机灵活泼、自信的人对挫折往往是泰然自若。当然个人的心理特征也会随情境、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总之,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既有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它们构成了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是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的。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2Tg+ImDCX6JQSFTVrxHpN3r6JQdcs4O7kVPgKRT+46KFS199IqRoQlXfb2yXDts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