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父亲钱均夫

在日本留学期间,钱均夫主攻教育学、地理和历史,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他和蒋百里,深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在钱学森1岁时,他在上海创办创学堂;1911年、1913年两度担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的校长;钱学森3岁时,举家迁往北京,钱均夫供职教育部,任中小学学科科长。

钱均夫一直希望自己能兴教救国。然而,当袁世凯窃取政权后,痛心疾首的钱均夫心死了,自感夙愿难偿,只好将精力转投于自己深爱的国学研究和对儿子的教育上。钱均夫对钱学森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正如钱学森曾说的那样:“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钱均夫不仅致力于开启儿子的智慧,更致力于培养儿子的人生志向。他知道家庭文化氛围于人成长的重要性,便把家里堆满书,亲自为儿子挑选画报、小人书。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钱学森行将离开祖国前往美国求学时,他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一大箱的中华文化丛书——他深知祖国文化的悠远和于人成长的重要。这些书,成了日后钱学森独在异乡为异客时重要的精神食粮。

钱均夫知道大自然是本读不完的宝书,而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难以得到大自然的陶冶。因此,他尤其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在钱学森的少年时代,每年的春秋季节,钱均夫总要带儿子到郊区农村或者风景秀美的香山、西山去郊游。在郊游时,钱均夫告诉儿子所见所闻,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他还给儿子讲有趣的大自然,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在旅游中,年幼的钱学森知道了餐桌上的食物是农民辛苦耕种收获来的,还领略了祖国的山河之美。

有一次,香山红叶飘红时,钱均夫带着妻儿去赏满山的红叶。野餐之后,父子俩躺在草地上,仰望湛蓝的天际。这时,一只雄鹰盘旋在高空,钱学森入神地盯着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鹰飞得很高很远,再也看不见了。回过神来的钱学森对父亲说:“我想成为那只大鸟,飞到太空。”

钱均夫看出儿子充满幻想的一颗童心已经随着那只雄鹰飞向了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庄子的《逍遥游》:“传说古代在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它是一条很大的鱼,鱼的背就有几千里长。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大鸟,大鸟的名字叫鹏。鹏鸟的身子也很大,它的背不知有几千里长。大鹏鸟的两只翅膀就像垂在天边的彩云,遮天蔽日。当海面起了大风大浪的时候,这只大鹏鸟便从北海飞到了南海。在飞往南海的时候,鹏鸟拍击翅膀击水而行三千里,经过盘旋拼搏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它‘绝云气,负青天’,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钱学森被鲲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不由得赞叹:“大鹏鸟真棒!”

父亲接着讲道:“不过,蝉和小斑鸠,还有生活在小树林里的麻雀,它们讥笑大鹏鸟高飞远翔是愚蠢的,为什么要飞那么高、那么远呢?说它们每天到池泽边、灌木丛和蓬蒿之间飞上飞下,又没有危险,也不愁挨饿,就很快活了。”

听到这里,小钱学森愤愤地说:“它们太没有出息了,我要学大鹏鸟,到太空去遨游,不当小麻雀。”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作为父亲,博学多才的钱均夫不仅为儿子营造了宁静的家庭文化氛围,还一直告诫自己要寓教于乐地去教育儿子。帮其学,又立其志,这为日后钱学森在科学上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vCPNKzhW42sO6zTIYehrBGSr1G9E2pdc3oaV7dW5sXiGA0Kcm4axkHqhCYviLrw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