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又一次选择

对于学生来讲,寒暑假的日子总是飞逝而去,而学校生活仿佛怎么也过不完。

●钱学森1934年的大学毕业照

对还沉浸在大学的多姿多彩生活中的钱学森来说,大学行将结束了!他的许多同学已经开始工作,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办呢?人生充满了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如果说五年前填报大学志愿时他更多的是参考了父亲意愿的话,那么现在,23岁的钱学森该决定一下自己的下一步如何走了。大学几年,他学的是自己喜爱的火车制造专业。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毕业后,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设计和制造出大批的机车,发展祖国的交通事业。他初中时无意听来的两个农村学生的谈话,一直刻在心头。虽然未在农村,但他看到的上海,也让他心疼:祖国,太落后了。还有多少个孩子或者成人没有坐过甚至看过火车?

1935年,正是豺狼横行、国之将倾的年月。因此,到美国去学习先进科技,假以时日可以报效祖国,就成了许多年轻学子的选择。在上海读书的这几年,钱学森的接触面更广泛了,了解的东西也更多了。动荡不安、落后被欺的祖国勾起了他对国外的向往。

虽然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在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之中,但上海的租界依旧歌舞升平。此时的国外,科学已经像脱缰的马一般迅猛向前奔跑,可这样的发展势头和动乱的中国毫无关联。特别是当时的美国已经迅速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年轻的美国实现了工业化,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原因自然很多,其中电力技术革命起了关键作用。而美国的电力技术革命和爱迪生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迪生不仅发明了电灯,还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

在某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人要跃然而出,引领这个时期的人们去完成历史的变革。爱迪生于此时的美国,是这样;而几十年后,钱学森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如此。

钱学森想尽办法搜集国外科技发展的资料。他泡在图书馆里,查阅爱迪生最新的论文;他求蒋百里伯伯替他搜集美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功夫自然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朋友纷纷转成工程师时,他没有急着把自己交给工厂。他要做的,是潜心的学习。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在哪。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钱学森得知,在美国科技的高速发展历程中,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这三大发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吸引钱学森的是美国的航天事业。自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在滑翔机上安装了12马力汽油发动机,试飞成功后,人类进入航空时代。1918年,美国开辟了纽约到芝加哥的航线。30年代初,美国成功制造了DC3-7号螺旋桨客机并投入使用,使美国的航空工业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钱学森感到,火车固然重要,但已经落后于时代,蒸汽机要让位于电力。作为新一代中国知识青年,应该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祖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钱学森决心到西方取经,到最先进的美国学习。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留美学生记忆中,“庚子赔款留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由于美国放弃战争赔款而转化为中国学生的留学费用,给当时许多年轻人创造了留洋机会,也造就了中国学生留美史的第二次热潮。钱学森便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1934年20名庚款留美公费生之一。

钱学森从交大毕业后,先是考取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的公费留学生。在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期间,钱学森遇到了两位导师:一位是王助,另一位是王士悼。王助是我国早年的航空工程师,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第一代飞机;王士悼则是清华大学很有名望的教授。两位导师都是爱国知识分子。两位导师不仅注意引导钱学森重视对航空工程实践和制造工艺的探讨,也非常注意引导这位即将留学海外的学生的国家意识。他们曾在课程中穿插讲述了不少我国古老的航空和火箭技术的科学史话。

这两位导师亦很重视实践课。钱学森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经过导师安排,曾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了落在地上的飞机,那是两架从法国购买的“布莱盖”飞机。后来,他又到南昌、南京两家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修理厂见习。在那里,他看到的是6架美国制造的“寇蒂斯”飞机,这是当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美洲总部用募集的捐款购买的。“布莱盖”和“寇蒂斯”成了钱学森了解和解剖、修理飞机的宝贵实物资料。

可是,见习期间让钱学森最为感慨的是:中国空军拥有的这些飞机,竟然都是外国制造的陈旧产品,而中国自己的航空飞机制造业还是一片空白!靠这些飞机怎能保卫自己的领空?怎能维护自己的主权?中国太缺少这些技术了,太需要这些技术了,他一定要去西方学习航空制造业。

可是,自己去美国,父母怎么办?父母能同意吗?还有,干妹妹蒋英怎么办? z8MDoRFVk/JFZsYSLI3pIx5UpeXYhzN1l9Tw6rBiVvk4hZHcEkIKa6tC+x0N3Z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