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诗书熏陶

临近年关,青果巷里挨家挨户张罗着过春节,从农历十二月初便开始备年货、做团子、掸烟尘……周家除了准备迎接新年,最让人期待的是周太太肚子里的孩子眼见着快要生了。周家就盼着有个传香火的儿子,年富力强的周保贻更是想要给祖上争个面子。夫人徐雯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前面两个都早夭了,因此这第六胎便盼着是个男孩。徐雯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知书达礼,自从嫁到周家后,过着相夫教子的和美日子。她性格温和,上自公婆,下至仆人,都相处得很好。这次怀胎的感觉似乎不同以往,腹中孩儿好不安分,闹腾得很。周保贻每天在学堂跟孩子接触,于“之乎者也”中传授古籍的韵味。他一直在想着给孩子取名,祈望孩子平平安安。这天,周保贻刚下课回来,便得知夫人生了,全家一片欢天喜地。一个男孩洪亮的啼哭声传遍青果巷,遂取名为耀平(原名),意为光耀、平安。他就是周有光。这一天,正是1906年年初,周家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亲朋好友都上门祝贺,贺礼从门口一直摆到堂屋。周家的宴席摆了上百桌,忙碌地分派着喜果喜蛋,整条青果巷都洋溢着喜气……

春天是和燕子一起飞进巷子里的。转眼间,临河的雕花长窗前,祖母正在教3岁的周有光念唐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孟浩然)祖母念一句,周有光跟一句,一颗小脑袋趴在河窗边,若有所思。碧绿的河水被微风吹皱,轻盈的柳丝在岸边垂拂,堂前已有燕子衔泥筑巢。眼前的春光和祖母的诗句,像春天的蒲公英一样,在周有光的脑海里着陆。祖母的娘家也是望族,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且能写诗作词,非常有学问。祖母最疼爱这个小外孙,喜欢经常带在身边,教他念唐诗。有月亮的晚上,明月映在大玻璃窗上,祖孙俩一边欣赏天上的和水中的两个月亮,一边念叨着李白的诗句,念对了便奖赏一粒糖果。这唐诗的滋味在香甜的果香中弥漫。

周有光的三个姐姐已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便请了三位老师,分别教她们中文、英文和舞蹈。只要一传来风琴温暖的琴声,周有光便跑去姐姐们的课堂。他还不够课桌高,进去只能是捣乱,所以大人不准他入内。没有办法,他只有好奇而可怜地趴在门缝里偷看。只见那位秀丽的女老师在弹风琴,边弹边优美地回转头来,姐姐们跟着拍子唱歌或跳舞,像小天鹅一样骄傲又美丽。当时,周有光的妹妹和弟弟们还没出生,姐姐们又比他大,家中唯他一个男孩儿,所以全家格外地溺爱他。周有光很调皮,有时模仿教古文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背上几句《三字经》;还像模像样地说着变调的英文,满嘴吐葡萄皮一样,让大家笑疼肚子。姐姐们自从上课后,更是不理会这个不懂事的小弟弟。他活脱一个孤独的小宝玉,整日介在家中玩来玩去,庭院里的几缸金鱼常常遭殃。只是玩湿了一身衣裳,冷风一吹,常常会伤风感冒,自然又是一番折腾。小时候,周有光的身子较弱。民间的说法是,男孩子小辰光不好养,等到大了才好。至于读书,父母跟祖父母的想法倒是一致的,不要压这孩子读书,早读书对身体不好。虽然周有光没被逼着苦读,但他在玩乐中获得不少知识,这也源于大人们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

周有光同普天下的孩子一样,喜欢热闹好玩,最盼过节过新年。他老听母亲说自己最有吃福了,因是农历十二月生的。在姐姐们上课,家中上下忙碌时分,周有光常常趴在乌滑的木窗沿上数船只。江南枕河人家,前门上街出行,有轿子等在门前。后门是个水码头,可乘船外出,又作生活“运输”,柴米油盐都打这里进门。白天,周有光用手指头数着从眼前划过的船只,看着一篮筐一篮筐的物品搬上后门石阶。最让周有光兴奋的是那种脚划船,快如穿梭又戛然而止,精瘦的船夫肯定送来时鲜货了。果不其然,又是送来江阴姑母烧的新鲜河豚鱼,好吃极了。于是,周有光嚷嚷着下楼通风报信,这自是家中一大喜讯呢!

每个孩子都有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懵懂中,周有光觉得河流该是安然抵达外部世界必经的通道。正是河道在清寂中饱含着的馨蜜、嘈杂的人间情味,催促着周有光渴望外面的大世界。及至长大后,周有光无论走到哪里,内心里都藏有这样一条稔熟的河流,好让他依傍着它,安身、安心于这个世界。

周家拥有丰厚的藏书,藏书间散发着一种老旧的檀香味,好闻又有点刺鼻。童年的周有光一闻到这股味道,必定要打上几个响亮的喷嚏。在周有光的印象中,父亲闲下来就捧着一册古书,有时会把周有光抱在膝头,教他认上面的字。父亲平日里很忙,他那时开办了一个国学馆,专收学生教授古文。儒雅的父亲是个好脾气的男人,虽然有了姨太太,对母亲还是很好的。当时常州已经创办了几所新式小学,6岁那年,家里商量决定让周有光进育志小学读书。清末民初,与周有光同龄的孩子大都读私塾,而他却是第一批进洋学堂的小学生,这全有赖于父母开明的思想。

育志小学是由旧庙改造而成,分为男生部和女生部,说说上课在同一个课堂,其实根本没有交谈时间,女生全由女舍监带着上下课,只是男女同校让人感觉很新鲜。这无形中影响了大人孩子的传统观念。小学课程有国文、英文和算术三门,四年初小、三年高小,属于七年制小学。周有光功课很好,门门领先,只是淘气依旧。这旧庙里面有不少麻雀窝,改造时光顾着把菩萨打拉下来,没想到要收拾麻雀窝。下课时,一帮小学生搬梯子爬上去掏麻雀蛋,一掏一个准,用衣服兜了大家一块分了吃。这下可急坏了麻雀父母,它们在自家窝边盘旋,叽叽喳喳个不停,从哀求到愤怒,最后群起围攻也不见效。周有光和一群同学,拖着鼻涕的,掉了门牙的,都乐开了花。学校里成立童子军,经常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户外活动。周有光四年级时加入童子军,神气地戴一顶高高的英式帽子,积极投入各项活动。如每人拿到一根棍子、一条绳子,在野外进行“过河”和“爬树”等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的观念,并从中学到本领。

那时候,周家已是在靠卖房子过日子了,卖一处花几年,再卖一处花几年,没落家族的日子表面上依然体面风光。家里专门有一个男工,每天忙碌着一家一家去送礼。父亲办国学馆的收入甚少,当然维持一个小家庭还是可以的,但是担当一个大家庭断然不行。母亲虽是持家能手,但是也无法挽回这种局面。每当年节,家里照旧大摆宴席请客吃饭,且礼数周全。周家亲戚很多,周有光只记得仰着头叫过无数的伯伯、叔叔们。

可是小孩子全然不知,他们就盼着热闹头呢!周有光看到后码头运来大筐大筐的东西,就知道要拉开春节的序幕了。青果巷过年做团子的花样可是真多,必做的大团子有一条大龙、十二条小龙、元宝、猪头、鲤鱼、秤砣、扁担等等,上面点着喜气、吉祥的红印子。过年时,家里要拿出珍藏的各代祖宗画像,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厅堂。除夕时分,红烛高照,香烟缭绕,全家老小济济一堂,依次磕头,祭拜祖先。祖宗画像都是天然精工彩绘,几百年鲜润如初。祭拜完毕,周有光便跟一帮兄弟姐妹们玩儿。接下来有两个节目是小孩子最盼望的:除夕撞钟和吃压岁盘。吃完年夜饭,全家人便去钟楼寺撞钟。传说钟楼寺的钟本是哑的,明清时候常州书生汤雨生中了秀才,把这口钟给敲响了。汤秀才给后人留下两句话:“万事有败必有成,钟楼寺钟似有神。”烛火通明中,德高望重的寺院宗师撞起了铜钟,老百姓和着回荡的钟声,唱起了《击钟偈》:“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周有光牵着母亲温暖的手掌,口里跟着念念有词。回家的路上,周有光坐在母亲的怀里,问着《击钟偈》的意思。向来温和的母亲笑而不语,拍着孩子日渐圆润的肩膀,在熙攘、嘈杂的人群里,那有节奏的拍子散发着安宁的力量。第二天一醒来,周有光一把就抓着了枕边的压岁盘,里面装着瓜子、长生果、糖和压岁钱,原是大年夜临睡前祖父母给孩子们准备好的。新年的滋味就是香甜而满足的。

周有光并不知道,其实母亲一早做出决定,周家已败落了,势必要分开了。母亲眼见家中坐吃山空,生怕孩子们受影响,就在周有光小学毕业没多久,带着孩子们离开常州搬到了苏州。父亲跟姨太太还是住在常州。 iq/KYeBfmHtyhWGYGxS4fcV7EMUkWLgf1JPvEd+E2aITZEGsw1J2havg16IomF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