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避难香港 喜迎旭日

1

战后香港“重回”英国人的怀抱,迎风飘扬的英国米字旗宣告着香港又回归歌舞升平的“自由港”。回到香港后的丁聪一时找不到工作,只好暂住在父亲的一位朋友家里。从日常的报刊和同旧日知交的接触中,他了解到了大陆的情况——中国解放军正在全面反攻,势如破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已成为亿万军民的统一行动。这消息让丁聪的创作欲望再次高涨起来。

上海的白色恐怖让小丁有所保留,并没有完全释放他的匠心。在“自由的”香港,他的创作模式终于可以不再受到束缚,不必再“钻空子”,那股憋劲开始喷薄而出,他开始更加直白地画。1947年,他创作了与当初的《现象图》相类似,但又有所差异的《现实图》。在这幅漫画中,以横幅连贯、又分又合的形式,形象地塑造了两个蒋介石形象,以解他在国统区不能在漫画画中画蒋介石之恨,揭露了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出卖主权、官僚地主狼狈为奸压榨劳动人民的丑行。居于中间位置的“蒋光头”卑躬屈膝,一副谄媚的奴相,正在向夹紧炮弹的华尓华老板讨钱,在列强的金钱和军火面前低头哈腰,竭尽哈巴狗之能事,任由列强在国民的头上胡作非为,欺凌国土的主人;而另一面,他的身子却被钱包在握的资本家牢牢揽住,而官僚资本家的胳膊又与坐在粮食堆上挥舞钞票的地主扭在一起。接下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毫不留情地将那些瘦骨伶仃的贫苦农民拉去做壮丁,临行前将耕地的锄头交给难舍难分的妻子,脖子上套着的绳索被一个身披绶带、头系总统璎珞、胸挂骷髅勋章、手提钢鞭、凶形毕露的指挥官紧紧勒住,其行其状简直就是“蒋某”的真实写照!在以“最高司令”为聚光点的跳梁小丑们的左右两边,“工人”正点燃炸弹的引线,“农民”倚靠炮膛,正准备将“运输大队长”送来的“礼物”推射出去。

《现实图》的创作让丁聪被压抑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也感觉到自己的艺术和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联系在一起了。随后,丁聪终于结束了他的“无业”生活,在永华电影公司谋到了一个画海报的职位,每月薪水五百元港币——他又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进入1948年,解放战争节节顺利,蒋家王朝处于全面崩溃的前夕。丁聪配合斗争形势,频频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商报》副刊《热风》画刊头,为革命家章汉夫和革命家、历史学家胡绳负责的期刊《群众》画漫画,利用有限的阵地指名道姓地批判蒋介石,揭露美蒋反动派的真面目。

这个时期,诞生于解放区的著名歌剧《白毛女》正在香港演出,由夏衍推荐,丁聪除了继续画漫画以外,还加入严良堃指挥的乐队,担任正式的笛子演奏员。除了为《白毛女》进行笛子伴奏,丁聪还为影片《清宫秘史》、《山河泪》的几支主题曲伴奏配乐,整日周旋于演员、导演、作曲家之间,越来越像一位职业演奏员。

某日,在港的张光宇找到丁聪,并提及了他的那幅《现实图》。张光宇找丁聪主要是为了商议办一个刊物,取名“这是一个漫画时代”,16开,26页,除了将发表丁聪的《现实图》以外,还会有叶浅予、沈同衡、张文元、米谷、特伟等漫画家的作品,并配有几篇杂文。虽然整日忙碌于演奏,但丁聪并没有忘记他的主业——漫画,他积极响应张光宇的号召。这次创办刊物所需要的经费他们选择募捐筹集,丁聪也发动演艺界的朋友们踊跃捐款。1948年的11月,《这是一个漫画时代》出版了,虽然最后由于募捐而来的经费告罄而遗憾地只出了一期,但它确确实实是这个时期漫画家战斗成果的真实记录。

2

年仅30余岁的丁聪,已经被誉为艺术界的奇才。在香港的这段时间,丁聪的艺术与革命得到了紧密的结合。这也和他长期以来和多位革命党人的密切接触有关,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他们良好的行为作风给丁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胸怀志向和品格为人也都吸引着他追随其后。

无论身处何地,丁聪从来没有忘记过祖国。上天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丁聪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为自己迎来了一些并不曾刻意追求的荣誉。1948年底,周恩来向香港的党组织发电报,召集一批人回到大陆,立即成行。他开列了一张文化名人的名单,丁聪名列其中。当夏衍找到丁聪,告知这一情况的时候,丁聪非常激动,他脱口而出:“胡公,他还记得我?”“胡公”是当时文化界送给周恩来的美称——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相关的照片或影片,在内战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恩来蓄起胡子,蓄须明志,宣称“不打走日本鬼子,我誓不剃须”。待到1936年12月,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才剃掉了飘然长须,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这位令人敬仰的共产党领袖为“胡公”。夏衍告知丁聪,新中国即将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祖国需要大家去工作。丁聪兴奋异常,整日坐立不安,夜不成寐,做好了随时动身出发的准备。在当时的《华商报》上,人民每天可以看到时局的最新消息。中国共产党全面反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不断传来,丁聪等一批在港的文化界人士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大陆,去亲眼见证这胜利的场面,他们翘首以待……

1949年初,终于迎来了北平、天津相继解放的捷报,“宝通号”专程来港接他们回祖国,回到那个即将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他们激动万分。“宝通号”起航,载着祖国儿女的欢声笑语,驶向天津塘沽。在这艘船上,和丁聪一道回来的人还有著名戏剧家阳翰笙、著名演员张瑞芳、著名作家臧克家、著名指挥家黎国荃、著名动画艺术家特伟、漫画家陆志庠等等一系列的文化人士。即使船舱的条件比较恶劣,但此时大家都在为新生祖国的召唤而兴奋不已,早已忽视了其他的一切。丁聪只带了为数不多的几件随身之物就登上了轮船,除了绘画工具、相机和《现实图》原稿,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他的心早已飞回了祖国大陆。

此时的丁聪,33岁,孑然一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历经磨难,终于走过了这段艰苦岁月,丁聪和所有人一样,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上了这片刚刚经过战火洗礼的土地…… EsbvMo5M8i/M6UkBTy7fh0B3fsTjKgm4j2TYRQgwt8VnbHHY66woAD/82cWV4B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