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父亲走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

梁启超的逝世不仅使梁家家族人员和亲友悲痛欲绝,哀讯传出以后,当时的政坛和学界都深感痛惜,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撰文悼念梁启超的辞世。梁启超的追悼会在北京广惠寺和上海静安寺分别举行,文化界和军政界的要人几乎都出席并送祭帐和挽联,对梁启超一生的贡献加以肯定和颂扬,盛况空前。冯玉祥称他“矢志移山亦艰苦,才大如海更纵横”;唐蟒赞他“开中国风气之先,论功不在孙(中山)黄(兴)后”;蔡元培在挽联中写道:“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生前挚友章太炎这样评价他的一生:“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责言,匡复深心姑屈己;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的确,梁启超在他短短56年的人生历程中,广泛涉猎史学、哲学、政治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经学、法学、地理学、金石学、诗词等领域,均有建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实在为人惊叹。

追悼会上,当时只有四岁半的梁思礼和兄姐们穿着白孝衣,在灵帏侧面叩首拜谢,全场笼罩着泣呜之声。家人们不忍心告诉梁思礼父亲已经不在了,就骗他说父亲睡了,梁思礼就以为父亲真的睡着了,一直没有哭。而当父亲的棺木送到墓中,看到墓门关上的时候,梁思礼大哭起来,想到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父亲了,他哭着、喊着要追进去。一个年幼的孩子对父亲最本真的爱,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父亲的过早离世,对梁思礼的一生是个很大的遗憾。梁启超生前曾说过,60岁以后不再从事社会活动,要专心致志地教育孩子,可惜他年仅56岁便撒手人寰。

一向健康乐观的梁启超怎么会这么快被病魔击垮呢?由于梁启超长期过度劳累,落下小便带血的病根,后来病情加重,查出是右侧的肾脏有病变,需要做手术,遂于1926年3月入住协和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病变的肾脏。那时的人们对于西医还不了解、不信任,认为历史悠久的中医才是人们治病的根本。而对西方先进的医学技术早有了解的梁启超,一直致力于向国民推介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理念,所以也想在这方面为大家做个表率。

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梁启超病情却未见减轻,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因,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这其实是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协和医院在动手术时,值班护士用碘酒在梁启超的肚皮上标错了位置,执刀的著名外科医生在动手术前竟然没有核对挂在手术台旁的X光照片,结果割去了一只健康的肾。

梁启超本人不久以后也知道了,他并没有过多追究。他不想因此而破坏了协和医院的名声,那样的话,吃苦的还是老百姓。相反,梁启超在临终前要求家人在他死后请医院对其尸体进行解剖,探查出真正的病因,以供医学界参考研究之用。

对于父亲病逝的原因,这么多年来,梁思礼和兄姐们在众人面前极少提起。一方面,这种失去至爱亲人的至痛,谁也不愿轻易去触碰;另一方面,父亲梁启超豁达的生死观、为引进西医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对别人使自己致命的失误给予的宽容——真正的宽容,这一切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孩子们,并融入到他们的血液和骨子里去。

梁启超辞世后,家人把他安葬在北京西山的墓地。梁思礼的哥哥和嫂嫂——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为父亲设计墓园、墓碑,墓碑庄重古朴,墓园幽静肃穆,为中华民族殚精竭虑了一生的梁启超可以安静地休息了。“文化大革命”后,在梁思礼的三姐梁思庄的主持下,全家把墓地捐赠给了北京植物园。而且,早在父亲去世后不久,在梁思礼的大姐梁思顺和二哥梁思成的主持下,全家已把饮冰室的藏书和文物及父亲的手稿捐赠给了北平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在解放之初,他们又把北戴河的别墅捐赠给了国家卫生部。1981年,梁思庄组织在京的弟、妹集体自费回梁启超的故里广东新会探望乡亲父老,他们带去了梁启超的亲笔字卷和战国编钟,赠送给广州和新会博物馆。梁启超和他的子女们将他们所能献出的一切全部奉献给了祖国。

虽然父亲去世时梁思礼还很小,受到父亲直接的教育和影响较少,但父亲传下的良好家风,他的爱国思想、他的精神,通过梁思礼的母亲、兄姐以及他的著作使梁思礼一生受益。

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您父亲那儿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梁思礼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E/dbN/oWYt5ykBbOTNjKPO1Kf26SxgYZiS7k+NhwXLsbpHPZn/xCzIZm+pXEWH9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