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门前日日看刀光,年少心胸志慨慷

——少年求学

周汝昌在家族中的大排行是十五,家中排行第五,都居末。在大家庭中,幼子最受疼爱,加上周汝昌生得文气(亲友常夸赞他“像个闺女”,“比大闺女还文气”)。他白净而整洁,生性腼腆,举止斯文有礼。因此,家里怕他在学校受顽童欺负,舍不得早送去上学。周汝昌早慧聪颖,不同于一般村野儿童。父母没在意,西院的堂兄周紫登却对堂弟称赏有加。

直到虚九岁,父母才把周汝昌送到小学。周汝昌记忆力特别好,读过的课本不用温习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从小学到初中,每学期大考,铁定是第一名。他在美术和音乐方面也如鱼得水,轻轻松松就能胜出同侪许多。不过他的体育成绩不太好,他对游戏、体操、球类都没兴趣。周汝昌回忆说,体育只喜欢到郊外踏青,亲近自然,而对人为的对抗游戏,他不喜欢,也不擅长。

动荡的小学岁月给周汝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件事:一是反侵略,抵制日货,反对“二十一条”,小学生游行;二是闹兵荒,败兵窜来,必然占学校,学校无奈,只好停课,一停就是多少天无法上学;三是逃土匪,土匪以手枪为主要武器,围攻村镇,绑架勒索,有时也害人命——他们只敢欺侮同胞,不敢抵抗日寇。就这样,周汝昌七断八续地上完了小学。

15岁时,周汝昌入觉民中学读初中。觉民中学在河北大经路东侧,以文安、徐水、河间、献县、沧、景、盐,以及京东诸县的学生为多。在觉民中学三年,周汝昌开始了他的文学事业。他不光作诗填词,也开始写文章,其中一篇在报纸上发表,稿酬为一册书。觉民中学校规极严,学生们见了舍监如避猫的鼠儿一般。学校只让学生读死书,不知其他。到校外去,必须请假获准才行。擅出校门一步,则记大过一次——三次则开除不赦。

周汝昌读初中时,华北局势已经很紧张了。29军每天加紧操练,恰好他们操练的地方就在觉民中学校门外的空场上。周汝昌和同学们常常到大门洞内看29军的士兵练大刀:

他们的大刀队是有名的,足令敌人闻风丧胆。我很爱看练大刀的,大刀环头上有红布为刀“穗”,十分有气象。一个一个的壮士,远远望去,只见都是红面大汉,威风凛凛,真像三国周郎营中,皆熊虎之士也!

虽然周汝昌他们对国家大事说不太清,但也分明意识到,大刀练得越勤,形势越发紧张。 eF0ylbx5+/rqtWc17mZR0Tsb+lOcpHvg7RERzkMDYX3IwhV9wABe2alFLJkAb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