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顾曲余家汉季遥,至今犹忆玉长箫

——音乐世家

周家辈辈酷爱音乐,也出天才。周汝昌早逝的大哥会拉胡琴,其他三位兄长,无一不是性喜吹拉弹唱,对他的影响非常巨大。

周汝昌二哥吹箫最为擅长,家里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老箫”。他也能拉胡琴,但不肯轻动,自认为此非所长,怕被人取笑,可见标准之高。还有一事同样重要,他二哥在欣赏方面特别有品位。须知,周汝昌的二哥在银号学徒,日日与算盘铜钱打交道。京剧四大名旦中,他最喜欢程砚秋的声韵清雅刚秀,柔而不靡,纤而不巧,顿挫跌宕之妙过于三家。

周汝昌的三哥天生一副好嗓子,唱余派老生,味厚,人人称赏;也是一把好胡琴手,他置备的唱机,数量可观,还有多种曲种的唱片。不能去戏园子听戏,他便在家里通过唱机细细玩味名家的丝竹鼓板、声腔字韵。这对周汝昌的音乐熏陶十分重要。

周汝昌的四哥迷上了“梅大王”的唱片和他的琴师徐兰沅、王少卿。他能将唱片译成极好的简谱,用工整的小字抄成一大册,投稿上海《戏剧旬刊》,多次发表。周汝昌的堂兄弟(住在西院)中喜欢戏曲的,只有一位堂兄,那位堂兄工于胡琴。

每到夏天夜晚,大家都来草火园子乘凉,这里是演奏乐器的好地方。周家子弟各有擅长,能在一起演奏也是邻人羡慕的事情。兄弟子侄各显神通,爽秋楼传来的笙笛竹乐大合奏,如天乐飘来。老街坊们夏夜说起周家,常常说,那是“一家子”的“乐班”。这是村镇人家少有的家风,周汝昌就是在此家风中长大的。

周汝昌在自传中写了他最早参加“周家班”乐队的趣事。那也是夏夜,年方数岁的周汝昌将睡未睡,忽听院中来了许多人,说是西院里有人来演奏了。一时乐声悠扬,满庭满室都是乐声。周汝昌高兴极了,困意全消,央求母亲过去看热闹。母亲等人把他用被单子裹起来抱到院里。那会儿,他还不会弄丝竹呢。一位本家侄儿(比他大好多)递给他一个瓷碗、一根竹筷,让他“击节”(打拍子),小小的周汝昌认真敲打,居然敲得合拍合韵,还得到了称许鼓舞。

这是他平生首次参加音乐会。

周汝昌一生痴迷戏曲,是一个资深票友,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着深切的关系。他小时候,母亲爱唱《春秋配》(讲的是明代书生李华与两名女子姜秋莲、张秋鸾之间悲欢离合的大团圆故事)。母亲那悠扬的声音,在周汝昌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他从小就十分迷恋那戏剧里的公子巾。后来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周汝昌就曾演出过《春秋配》,扮演李春发(男主角),女主角姜秋莲由女同学卢鹤松扮演。他还在校内演过《虹霓关》,扮王伯当,卢鹤松与其妹卢鹤柏扮东方氏和丫鬟——丫鬟也是一个硬配角。两剧都有剧照,存至今日。 bzLf/jEUhUyCBFOBrdnTofxs006ICimO9GAg/3/6vBkVaHWJB5c0U4t7ZwblOC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