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藤荫侍砚墨香幽,艳说红楼拟旧楼

——热爱小说的家庭

周家非官宦人家,也不是书香门第,而是靠货运起家的商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咸水沽一带“起家”的都是养船户。周汝昌的伯祖父周锐,本是大船户韩家的一名伙计,后来自立门户,通过辛苦劳动,置办了大船。周家的船走渤海,以运贩关东的粮、米为主,辛苦而担险,也因此有丰厚的利润。有了钱,自然要置办产业,买房置地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投资手段,周家也不例外。周家的地产不少,却没有佃户,也没有粮租——因为地是海滨沿子的盐碱地,不能耕种,只有小片浅水处,生长着可以换钱的芦苇杂草。所以说,周家是船户并不确切,应该是草洼子主。租户割了草归他所有,纳草为“租”。收了草,须有个地方存放,于是家里有了一处存草地,后来成了咸水沽的一处风景——草火(柴火)园子。

却说周锐发家后,心疼胞弟周铜(周汝昌的祖父),说跑海船太不容易了,不要弟弟再去受罪,安排他在家里照管。有这样宽厚的哥哥,周铜才能过舒适的文学生活。他见草火园子里有一棵明末遗存的古树,因地制宜,引泉搭桥,堆土作亭,还盖了一座小楼,名之曰“爽秋楼”。又因内供魁星,亲友赠一匾曰“旭升阁”。雇了伙计、把式,看园子,管花木,竟然经营得颇为可观。庚子(1900年)那年,此地为日本军占驻,在日本人眼里口里,“修家”(日语把“周”念成“修”)花园堪称一景。但家里人始终只叫“草火园子”。

周家的草火园子风光极好,据周凤玲(周幼章孙女、周汝昌侄女)回忆:

已是50年代初,园子里像花园一样。那株古藤占满北面半个院子,枝叶浓密茂盛。它的主根直对北屋门前,屋前有很高的房台、台阶,走下来可以看到古藤是由几棵枝干拧在一起的,麻花一样地爬上架。四周的架子用木料搭成。地上四周用木栏杆围着,有出入门口。这株古藤,春天吐嫩芽,小叶是浅绿色的,开花时,一串串像葡萄一样往下垂。外面洋槐树叶开一串串的白色花,但没藤萝花串密,浓浓的花香飘向院外,也是藕荷色,引来满院蜜蜂。开出的花放上白糖烙饼吃,又香又甜。等花落了,进入夏天,虽然叶子长大了,还是和其他树叶不同,总是浅绿色,叶子亮得闪闪发光。由于叶子都长大,显得更密、更厚。如外面下小雨,孩子们不愿呆在屋里,都在藤萝架下玩耍。秋天,一串串的花瓣都结出长长的像大豆角一样的果实,密密麻麻。到深秋时,大豆角自己就会爆开。夜深人静时,只听院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白天,我们用布缝的口袋去捡好多爆出的豆子。这种豆子真有意思,就像一个个大黑扣子,又圆又亮,光滑好玩儿,又像围棋子。

藤萝架前摆放一盆花盆,不是泥盆,是瓷套盆,养着采莲、万年青之类的花草,有开花的,也有四季常青的。还有一大盆百年铁树,花盆两人搂不过来,每年长出两层叶,像针一样尖,扎手。树身像鱼鳞一样,一层层特坚硬。听说它的叶子能治病。过去没医院,有谁得肺病吐血,就来讨铁树叶。到了冬天,几个人搬不动它,就在门槛上架一块木板,慢慢移到屋里。转年春天,又用同样办法移出来。父亲认为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非常爱护,按时浇水,一直养到“文化大革命”。

北屋靠西边有一棵国槐,长成两层。上面朝上长,中间又长出一层,朝下长得像个大雨伞。西屋窗下的那棵国槐每年修剪,站在树底下,望不见天,小雨也不会漏雨。东屋那面有棵叫不上名字的树,春天开浅绿色小花,夏天结的果实像端午节包的小粽子,长出几个角来,是红色的,又像花椒。树皮光滑、干净,什么虫子也不生。原来南面的大荷花缸,里面开着粉红色荷花,以后便消了,还种了很多草花,各色都有。

(转引自梁归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漓江出版社,2006年)

周汝昌小时候,母亲常给他讲园子的旧事,听得人无限向往。那时候园子可太好了,花草树木好看极了!每到花盛开时,祖父总是把全家各院的闺女媳妇们叫去,一齐去看花。年轻女子们听说,都要打扮起来,真是花团锦簇,老祖父见子侄辈来了,十分高兴,带领着各处游遍了。每次讲到这里,母亲感叹说,那真像《红楼梦》啊!

这是周汝昌最早接触《红楼梦》,母亲的深情回忆加上草火园子的美丽风光,让《红楼梦》在小小的周汝昌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母亲常讲《红楼梦》如何如何,恰好她正有一部《石头记》,周汝昌决定试着看看。可是一开头就读不下去,觉得沉闷乏味,因为母亲这部书,批语混入正文,语次混乱,那时候周汝昌还不知道《红楼梦》正文真正的开始是“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因此试了多次,就放弃了。

小时候,周家除了有《石头记》外,父亲周景颐(号幼章)喜读《三国》,炕桌上总有一部《三国演义》,有插图。小孩子喜欢看图画书,周汝昌常常翻看,但他对图画的兴趣多于文字。父亲还在西邻的文华书局买了一本通俗节本《小三国演义》,周汝昌觉得这小书也很可爱,可是对内容仍然不感兴趣,他自小不喜欢争斗的故事。

周汝昌三哥(名泽昌,字雨仁)是个小说迷,买了一大批闲书,多是小字石印本,武侠类、济公传,杂七杂八。那时候,小说难登大雅之堂,花钱买闲书被大人知道了,会被说为不务正业,因此周泽昌像宝贝一样将自己的收藏锁起来,周汝昌也未能读到。

虽说周家有“小说之趣”,但母亲的《石头记》版本不好,难以读下去,父亲的《三国》不合周汝昌性情,三哥的收藏周汝昌也没有见到,他与《红楼梦》的缘分还是要到中学了。幼时的周汝昌,受家学影响最多的却是曲艺与音乐。 OlRRPgD0+VhDUbZEW7SE6yyFTCeKzpSIDUaEeQdAkXAMT4ghuH/3LLtwgFMmKZ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