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柳影中涵绿鬓姿,湖波如旧认涟漪

——一次失败的考证

1947年的燕园,名师散尽,讲授的课程实在无法打动周汝昌的心,他转向图书馆,开始另寻自己的境界。他想先找一个突破口试试,看看他是否有考据的天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无聊消遣,就选中了一个砚铭的考索,做起课题来。

这块砚是他做海关临时助理时某日下班路上买到的,这块砚品格甚佳,很沉,黑色,背有淡黄纹理。砚池上雕着一条龙。印章三方:“吴桢”“周生”“大雅”。印上有一行小字“雍正乙卯得于西小市”。旧时北京有东西二小市——亦称“晓市”,俗呼“鬼市”。这方砚背面刻有草书铭文,铭文并不高明,与这方砚的整体品格不搭调。“吴桢”“周生”“大雅”,唯吴桢像是名字,或许就是这方砚的主人。周汝昌想知道,主人为何在质地良好的砚台上刻上不怎么高明的草书铭文。

那时候没有搜索引擎,只知道一个陌生的名字,周汝昌先要找找这个人的线索,同窗孙铮(正刚)认为吴桢是《皇明从信录》(这是一部记述明末典故的书)的撰者。周汝昌顺着这条线索,下了很大功夫,写成一篇《吴桢考》。他弄清了《皇明从信录》作者吴桢的生平,继续考证,却发现砚台上的吴桢另有其人——此位吴周生乃是明代与陈继儒同世的书物收藏名家,《古今图书集成》上也有他的名字。

经过多方查证,周汝昌发现砚背的铭文乃是古董商所为,那几个草书铭文是从徐世昌的砚铭中描摹来的,还伪托另一名家的款记。只因为这位吴桢知名度不高,为了卖个好价钱,古董商利用大众攀附名人的心态,另造大名,不想却把一方宝砚给毁了。说起伪铭俗刻,周汝昌觉得:“真是大煞风景,令人怅恨!”

这次考证让周汝昌体会到作考证并不容易,必须博学多知,需从众多头绪中找到正确的线索,辨伪存真,尤其在似是而非的、混杂的历史中获得真知,更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这次失败,没有让周汝昌放弃考据,相反更激起他考据的兴趣。此后,他把曹雪芹作为考据的对象,一生不变。周汝昌先生坦陈,他的红学实际是“曹学”:

我考“人”考上了雪芹公子,认真地说真已上了瘾,从1947年到今日今时,一直没有丝毫的兴致稍减,倒是有增无已。看不上曹学的人总觉得研《红》是作品本身、文学创作的事,而曹学太多了,妨碍了作品云云。

对此,周汝昌指出那种理论家论的是西洋文学,未必适用中华文化。就《红楼梦》而言,鲁迅提出“曹雪芹整个儿的进了小说”,“贾宝玉的模特儿是曹雪芹”。对那些利用曹学的研究成果,成为“红学家”的“学者”,周汝昌毫不客气地批评道:“有些‘家’们是从‘曹学’偷得了知识见解,写几篇文章,装作内行,而反过来讥评‘曹学’,吹求点儿毛疵,显示自己的高明与正确。——学风在这儿变成了歪风、恶风。” G5RFYNmKpr1rk9aVx4afiu3GlA/Hr3DsNTCMxLlH6xSOy6lsBW0/K6734wq57v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