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书生弄笔似寻常,奖学年年赖主张

——从燕园开始的学术之路

周汝昌的学术生涯起于燕园。说起母校,周汝昌总有无限的眷恋和感慨:“燕园才是我的‘学术人生’的起步和成长的美好家园故土,也是我的‘精神乐园’。”

燕京大学创建于1919年,由船板胡同的汇文大学校、灯市口佟府夹道的协和女子大学校、通县协和大学校合并改组而成,校址在今北京大学,校内风光极美,钱穆先生在《师友杂记》中写道:

游燕大校园中者,路上一砖一石,道旁一花一树,皆派人每日整修清理,一尘不染,秩然有序。显似一外国公园,即路旁电灯,月光上即灭,无月光始亮,又显然寓有一种经济企业之节约精神。

周汝昌先生笔下的燕园更为迷人:

记得1940之秋初入这座名校,其景色如同仙境,绿柳朱栏,湖波塔影,一座座殿阁、一处处池台,真是名副其实的“园”——是好几个明清旧园遗迹组成的,而又加上新建的楼宇,金碧璀璨。满校一片清新、自由、活泼、高尚的气息,真像朝暾与晓霞那般美好。这是我平生从未有过的感受。

作为名校,燕京学费、宿费、杂费也贵得吓人,一学期一百五六十元,在当时是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寒门子弟,往往担负不起这样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但如果考进燕大,再争取到好成绩,取得奖学金,便可解决问题了。家中再有钱有势,功课不好,中英文不过关,智力低下,那也是考不上燕大的。

1939年,已经虚岁23的周汝昌投考燕京大学,次年入学,文学院院长周学章批周汝昌获全免奖学金。抗战胜利后,1947年他又以“插班”身份再次考入燕大。当时周院长已作古,周汝昌找到师母寻求帮助,在周学章夫人的联系下,周汝昌再次踏入燕园。这时,燕大文学院长是梅贻宝先生。梅贻宝对周汝昌印象极佳,对助理夸他为才子。

1947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周汝昌再返燕园,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旧地重游,我已身世沧桑,年华老大。朝气难回,伤情易触。我心绪总带着凄凉的滋味——有时甚至是一种消沉或悲怀。”

复校后的燕京大学,名师走了不少,教学效果大不如前,于是他把大量时间用在自修和阅读上——一头扎进了那座全国一流的大图书馆!周汝昌如饥似渴地阅读,他要找回消逝了六年的时光。从燕园,周汝昌开始属于自己的研究生涯——文史考证之途。 gU+Yh0Y43h6pjVeJmtN/JVGtdLFn1jCokfso9H+q2YA/KbC1c6opYnK5wgD9gE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