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谈红说梦风华在,晚步霞天照影来

——南开同学黄裳

周汝昌的红楼人生中,南开同窗黄裳可算是第一个知音。在为《献芹集》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黄裳回忆了南开中学时的同窗之谊。

因为同级同组的关系,汝昌和我住在一间寝室里。他是天津咸水沽人,比我大两岁,平常总是缄默地不大开口。细长的身材,清疏的眉眼,说起话来也是细声细气的。他从高中一年级才插班进来,一开始好像不大容易接近,看来他已不再是小孩,而是一个快要成熟的青年了。他从不参加体育活动,只是爱听戏,京戏、昆曲都喜欢。他还偶尔粉墨登场,记得后来他送给我一张《春秋配》里李春发的戏装照片,就是在燕京大学读书客串演出时拍的。这种共同的兴趣使我们找到了第一个共同点。

不久我又发现他喜欢诗词,并曾熟读《红楼梦》。这就在我们中间出现了新的、更有兴趣的共同点了。这时我们的谈话开始多起来,谈论的主题也集中在《红楼梦》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饭以后,走出校门,经过南楼、体育场、女中宿舍楼,到墙子河边散步时,谈论的就多半是这个。那真是兴致盎然,杂以激辩,直至回到宿舍还往往不能停止。以我当时的年纪、水平,对《红楼梦》的欣赏当然还停留在《菊花诗》和《螃蟹咏》上面。汝昌当然比我高明得多,好像已经在注意曹家的故事和作者的生平了。可以说,这就是《〈红楼梦〉新证》的最初的发轫。当时的谈话内容今天几乎一点都记不起了。但汝昌的研究《红楼梦》早在五十年前即已开始,这一节我想是可以作证的。

黄裳,国内大藏书家。原名容鼎昌,1919年出生,山东人,原是八旗家世,祖上隶镶蓝旗,可能是“驻防旗”而落户于京畿的。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抗战期间曾出任美军翻译,奔波于成都、昆明、印度等地,后定居上海至今。黄裳在散文、戏剧、新闻、藏书等领域均有建树。著有《锦帆集》《妆台杂记》《过去的足迹》《还珠记幸》《金陵五记》《银鱼集》《榆下说书》等。

黄裳自少时爱书如命,读南开高中时他就买过《四印斋所刻词》那种精美无匹的刊本。他奔走各地,都要留意古书,所藏者皆罕见难逢的孤本、稿本、精本。“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了几大汽车书。据周汝昌回忆,黄裳于每部书必有小题记,笔致风雅。他少年时健谈、风趣,年老了再见面,就不那么豪迈而显得深沉稳重了,乃当今高士。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真同窗,两人的性格不一样,可是共同语言却很多,爱书,爱文学,爱京戏。这对同窗后被九一八的炮火冲散,黄裳到了“大后方”,周汝昌则留在家乡。沦陷期间,双方消息隔绝,因后方消息很难知道。

直到1950年,周汝昌的红学论文在《燕京学报》第十期上发表,黄裳读到后,在《文汇报》上摘载了论文的一部分,并写信给周汝昌,还附上晚报所刊读者撰文表示赞同的资料。这样,他们又有了联系。

多年来,黄裳在资料和精神上给了周汝昌极大的支持和关切,比如20世纪60年代周汝昌考证大观园遗址的文章,经黄裳编辑发为头版头条,因此惹怒了姚文元,黄裳和其他同仁吃了大苦头,甚至导致一条人命悲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这对老友的联系更多了。半个多世纪的同窗情谊,令后人为之感叹羡慕。 XrxOj4+ZZB5tXZJOysRG3AOe2QL/N0zbI7DZ81dCrtXA29xg7aNl4gDwSvoLVh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