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讲
石刻史料的收集

上一讲我们谈的是中国传统的文献,主要是指流传下来的古籍,它们一般的外部形态是刻本,其中也有一些是抄本,不过是古书的稿本或者是从稿本或刻本抄录下来的抄本。这其中也有一些属于传统金石学的著作,不过因为金石材料有自己的特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增加的石刻材料,更多的是属于出土文献,其整理发表的方式与传统的古籍不同,所以我们这里独立出来专门来谈。作为出土文献,与之类似的还有先秦、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以及中古时期的敦煌、吐鲁番和西北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书资料。

中国自宋代以来,就有发达的金石学,所研究的资料包括金属器皿上的铭文和砖石上的铭刻。作为金文的主要材料,先秦时期的钟鼎铭文是研究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但这类资料比较集中,而且文字数量不多。秦汉以后,金文资料也有,比如越南发现的唐贞元年间的《青梅社钟铭》,长安等地发现的中晚唐节度使的进奉银铤,都是非常关键的材料。但它们数量不多,文字也不够丰富,所以只能帮助我们讨论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全面地改写历史内容。石刻史料就不一样了,其数量极其庞大,延续时间很长,而且种类繁多,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不少石刻资料甚至可以改写我们已知的历史,因此已经是现在史学研究所不可不予理会的文献材料。

以传统的金石学方法,对石刻史料所做的集大成式的概说,是清末叶昌炽的《语石》,这是每个古代史研究生都应当阅读的著作,阅读时应当使用柯昌泗的增订本: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1994年)。这种以札记的形式所写的书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容易记住,但其中许多总结性的文字是非常经典的结论,是我们搜集、使用石刻史料时要作为前提的一些提醒。

现代人所写的石刻学论著也有不少,文章可以看黄永年《碑刻学》 ,毛汉光《石刻分类与石刻集释》 ,专著可以看赵超《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文物出版社,1997年)和《古代石刻》(文物出版社,2001年),徐自强、吴梦麟《古代石刻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现在研究石刻本身的人,多是考古专业出身,比较重视新出土的石刻材料,对于传统的金石学,特别是“金石例”一类著作,介绍不足,这方面可以参看叶国良《石学蠡探》(大安出版社,1989年)和《石学续探》(大安出版社,1999年)、程章灿《石学论丛》(大安出版社,1999年)中的相关文章。如果你知道了石刻撰写的体例,就能够了解不同类别的石刻文献的撰写规则和文字的大致脉络,这样对于一些缺失文字的推补,就有了一定的根据。同时,使用石刻材料的时候,如果是考古发现的资料,一定要和考古学相结合,比如墓志实际上是墓葬的随葬品之一,是墓葬的组成部分,看墓志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关照同一墓葬出土的其他资料,才能更好地利用墓志文献的记载。

一、传统的石刻文献

传统的石刻文献主要是指中国古籍中专门收集、整理石刻资料的著作,有目录,也有录文集,还有专门辑录石刻跋文的书,也有把后两者合在一起刻印的。主要的著作提示如下:

《集古录》十卷,宋欧阳修撰,又名《集古录跋尾》,列周代至宋初金石碑帖,做跋考释,以石刻为主。《集古录目》二十卷,宋人欧阳棐编,记其父欧阳修收藏的千卷石刻拓本的总目,惜已佚失,有清人缪荃孙辑本十卷。

《金石录》三十卷,宋赵明诚编,李清照于1132年编定。前十卷著录三代至唐五代石刻等器物2000种,按时代为次,每目下著录年月和撰书人名。后二十卷是502篇金石的跋语,因为其所著录的碑石有不少已经不存于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跋语了解大概内容。有金文明校证本(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舆地碑记目》,南宋王象之编《舆地纪胜》一百卷中之金石门,成于1227年。按地理志分郡编次,但仅限南宋疆域之内。每条著录年月、姓氏等。

《宝刻丛编》二十卷,宋陈思编。以府县为纲,著录各地碑刻,包括江淮以北地区。每刻下著录各家题跋。上面这两种目录是按地域来著录碑石,这样有助于我们研究某一地域时寻找资料,现在史学界比较关注地域社会、地方文化等问题,这两种书是研究宋代及宋以前某个地域的重要参考。《宝刻丛编》也像《金石录》一样,提供了许多已佚碑石的内容提要。

与此同类的石刻资料目录,还有明赵崡著《石墨镌华》八卷,收碑目253种,附跋考证;清吴式芬著《捃古录》二十卷,著录三代至元代金石18000余种;清缪荃孙著《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十八卷,著录以石刻为主的金石二万余种;清孙星衍编《寰宇访碑录》十二卷,按年代顺序,著录自三代至元代石刻的年月日。

古人对于碑石的录文或附有跋语的录文集,主要有以下这些:

《古刻类抄》一卷,明陶宗仪著,录石刻71种,以唐代文献为多,因为所录碑现在多已毁坏,所以更加有用。

《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清王昶著,1805年成书,按时代编次从三代到宋辽金时期的金石碑刻一千五百余种,摹录原文,并汇编各家考释文字于每篇之后,最后是王氏本人的总结考订。这部书是古代石刻史料的集大成著作,而且把每一种碑石历代的考证文字都附在该碑石的录文后面,极其方便(当然我们引用这些考证结果时要核对原书)。对此书补正的著作,有《金石续编》二十一卷,清陆耀遹编著;《金石萃编补正》四卷,清方履篯编著;《金石萃编补略》二卷,清王言编著;《希古楼金石萃编》十卷,刘承幹编;《八琼室金石补正》一百三十卷,陆增祥编著。最后一种对《金石萃编》的订正和材料的补充最为丰富,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古代金石学发达,除了上面这些录文总集外,还有就某些专题,特别是某个地域的金石合集,各种地方志中,往往也有金石门,收录当地的金石材料。

另外,前人还有许多专门研究或考释金石文字的著作,像清朝就有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六卷,朱彝尊《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六卷,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二十八卷,武亿《授堂金石跋》二十四卷,都是很有水平的著作。

台湾的新文丰出版公司曾经把有关石刻的古籍以及地方志中的金石志收集在一起,影印为《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1977年出版,30册,第1—12册是一般类金石书,第13—23册为地方类,第24—30册为目录题跋类;第2辑1979年出版,20册,第1—8册一般类,第9—15册地方类,第16—20册考证目录题跋类;第3辑1986年出版,40册,第1—4册一般类,第5—32册地方类,第33—38册考证目录题跋类,第39—40册研究参考类;第4辑,二十年后的2006年出版,10册,相当于前3辑的补编,包括目录类、文字类、通考类、题跋类、字书类、杂著类、传记类、图像类,有的一类不够一册,所以各类分册不等。总共收宋到1980年代石刻史料书1092种。整部新编丛书为精装本,使用方便,在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不让复制线装书的情况下,这套书不论是翻阅,还是影印收集资料,都比较方便。高桥继男编《〈石刻史料新编〉(全4辑)书名·著者索引》,附载于他的《中国石刻关系图书目录(1049—2007)》(汲古书院,2009年)。

金石文字非常零散,需要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加以翻阅,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材料辑录出来。如果是你知道某种石刻,想了解传统金石书中到底哪本书著录或抄录了该石刻材料,我们应当感谢杨殿珣先生编成的《石刻题跋索引》(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重印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该书是分类著录的,有些石刻因为原书著录时的分类不同而被归入两类;还有就是一种石刻往往名称很不一致,所以也有一种碑刻分在两处的情形。 Cj89ifrLwREx4VtFJGIpM0WmLnNM4grulknqHcQwd9Y4J8m95wrqtiozB8dJ6H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